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黔东南少数民族受斗牛文化的启发而创造出若干传统体育项目.斗牛文化在向民族传统体育的演变过程中,通过动物仿生、功能嬗变、器具形象化、场景戏剧化、活动规范化等机制保存其民族特色而形成民族传统体育,这种演变是耕牛保护、健身娱乐、军事自卫、缅怀祖先、族群交往等多种需要推动的结果.牛与牛相斗演变为人与人之间的体育活动,这类体育活动做到主客体的统一,真正意义上的体育由此而产生.  相似文献   
22.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多民族的省份就具有多民族的音乐文化.在贵州这片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的土地上,苗族民间音乐成为了贵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一枝奇葩.研究和保护贵州苗族民间音乐时于贵州乃至全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影响极其深远.  相似文献   
23.
为了解贵州I黔东南地区瓢虫科昆虫的种类和分布,采用传统分类学方法,对凯里学院馆藏近几年在黔东南地区采集到的300余号瓢虫科昆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经研究,共鉴定得到5个亚科18属30种.所有观察标本均保存在凯里学院生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24.
黔东南汉语方言在贵州方言中有特殊的地位,其内部包括湖广、桂北、川黔三种西南官话类型,另外还有属于湘方言的“酸汤话”。讨论黔东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有助于深化贵州方言研究。文章认为黔东南汉语方言的形成是明清时期汉族移民的直接结果。黔东南汉语方言在明朝时期渐具雏形,清代“开辟苗疆”时期在州内各县基本形成。在其形成过程中,移民来源、历史区划、民族语言、自然地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贵州黔东土家族花灯经历了四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从花灯的音乐、舞蹈、、语言、表演、民俗等都较好地保存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2005年思南土家族花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民间文艺从祭祀仪式到歌舞表演的文化变迁,这对我们研究中国民间表演艺术的历史演变过程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6.
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分析了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受到经济全球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加上外来强势文化的侵入等因素的影响,已处于濒临消亡境地的现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当前的共识,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尚未出台。笔者对非物质文化的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了一些参考性的建议,以期有益于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  相似文献   
27.
基于新常态背景,黔东南州旅游开发中政府职能转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挥战略性政策和规划的作用,建立合理的政府介入机制;抓住新常态带来的机遇,打造特色差异化民族旅游品牌;强化组织创新与改革效果,继续推进黔东南州旅游资源“资本化”;借助现代旅游科技力量,实现具有民族元素旅游产业的新增长。  相似文献   
28.
2002年至2009年期间,凯里学院生物系收集产自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蜻蜓目昆虫标本300余号,所有标本均保存在凯里学院生物标本馆.经过近两年的查阅资料及分类整理,鉴定得到蜻蜓目共计10科27属39种.  相似文献   
29.
牛打架是贵州尤其是黔东南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的重要非物质文化活动.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现象,牛打架蕴含着丰富的生命审美情趣,奠基于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与西方式斗牛有根本区别.重新为“牛打架”正名,从生命审美角度探究其特有的民族文化情趣,对于保护和传承黔东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0.
本文作者到贵州省图书馆收集黔东南家谱,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收集散布于民间的家谱资源,通过全面查阅、细心整理,确定出谱籍,总结出黔东南的家谱的形成时间和地区发展情况、黔东南家谱中关于黔东南家族形成的记载和黔东南家谱的格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