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4篇
教育   511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35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台湾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一个事关国家主权领土统一、完整的关键问题。在坚持“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基本原则下,借鉴康熙收复台湾的历史经验,采取军事、政治、经济、统一战线等多种途径,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2.
兴庆宫是唐玄宗李隆基处理朝政和供皇家游宴的宫宛 ,李隆基的一生基本上是在这里度过的。本文通过兴庆宫的兴衰演变 ,对唐玄宗一生的是非功过做了简要的论述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3.
汉武帝提倡辞赋的一个原因是出于政治上选拔人才的考虑:奖掖赋家——文化建设的需要;提拔赋家拓边固疆的需要;黜罚赋家——君主专制的需要;倡优蓄之——供奉宫廷的需要。由于武帝对辞赋的喜爱与对赋家的擢拔,文学家纷纷麋集在他周围,赋从此由汉初的藩国走向宫廷,赋家也从王侯的客卿变为御用文人。文士被武帝网罗后,开始了与中央政权的合作,此后文学与中央政权结合得更紧密了。  相似文献   
54.
本文运用文献考据法对汉武帝《景星》的作年与主旨进行考证,认为《景星》作于元鼎四年;《景星》和《宝鼎》是同一首歌诗;《景星》的主旨不是游仙,而是借颂祥瑞祈求平息水患以获丰年,反映了汉武帝对民生的关注。《景星》在内容、体式与风格上皆突破了以往祀神诗的陈范,在文学史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北魏太武帝与周武帝灭佛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对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灭佛的成因、经过及结果的比较研究,找出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为太武帝灭佛的主观动因主要是以强制手段改变太子的信仰,以利于北魏统治,但败告终,而周武帝灭佛则 经过精心策划,收效显。  相似文献   
56.
中国古籍散失惊人,从宋代起重视辑佚,然而以清代辑佚贡献最大,清乾隆时期,征求天下遗书和纂修《四库全书》为最主要的辑佚活动,对后代影响很大。其辑佚活动,主要包括四库馆从《永乐大典》中辑佚和对《四库全书》所收书籍进行大量考证及有关学术活动。其中最突出的成果有:1.清代辑佚本《旧五代史》,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编纂。  相似文献   
57.
清前期人口持续增长,为生计所需广泛展开了农业、工商业等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了人口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相互促进的机制,人口增长及资源的粗放式开发、利用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为保障民生而发展粮食生产的种种努力,愈发促进了人口增长,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清中叶以降,粮食生产能力近于极限而人口增长少有节制之下,民众生活水平趋于下降,社会经济在相当程度上陷入了“马尔萨斯危机”。这一盛衰演替的过程在人口规模调控、资源利用方式等方面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58.
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夺了他侄儿建文帝的江山,建文帝生死不明。许多资料则证明,建文帝当时还活着,为了寻找建文帝和防范建文帝东山再起,朱棣不惜劳师动众兴建武当山。建文帝疑案成为朱棣兴建武当的一个重要历史动因。  相似文献   
59.
乾嘉之际为清代诗歌发展的转折时期。祖唐祧宋的诗界门户之争终于告一段落 ,各行其是的自由诗风日渐形成。诗歌创作的中心由台阁而向下转移 ,打破了绵延清代中前期的诗歌台阁化局面。作为当时重要诗人之一的法式善在其《梧门诗话》中记录了当时诗坛变化的一些迹象 ,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这一时期诗歌发展趋势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0.
汉文帝时存在较广泛的朝政制衡机制,包括廷议制度、大臣奏疏、吏民上书言事制度等。这种备受史家称道的"治体",其实便是以黄老兼容儒家的政治原则为支撑而塑造的一种伦理政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