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901篇
科学研究   1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6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绝大多数先秦儒家很重视《周易》,《周易》是其主要研习经典之一,且其易学造诣很高,他们在讲进学顺序时经常不提《周易》,只是由于他们认为读书次序应该是先易后难,《周易》最难读,不宜初学和人人皆,而决不意味着他们不重视《周易》。章还就先秦儒家的精神气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62.
冯敏昌是清代中期乾嘉诗坛上继“岭南三大家”、“南园五子”等诗人群体后叉一著名诗人。其时,在已呈蔚为大观之态的岭南诗坛,冯敏昌与黎简、张维屏等人成为岭南诗坛的领军人物。冯敏昌内行诚笃、实学醇茂,出孝入悌、热心文教,诗歌牢笼百态,自出胸臆。他在钦州、岭南,乃至大江南北,都可以称得上是模范的士大夫,富有成就、风格独具的诗人。  相似文献   
863.
秦的发展壮大与对东方地区文化的认同是紧密相关的.早期的秦民族因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限制,在吸纳东方地区的文化时采取了被动的态度.秦穆公以后,以进取的态度吸收东方文化中的精华而使本民族迅速崛起.秦对东方文化的认同表现在多方面,在制度文化上主要继承了东方地区的分封制、舆服制和官僚制度,在精神文化方面主要吸收了东方地区的法家文化、儒家文化等,使秦的统治思想呈现出庞杂的现象.秦民族积极吸收东方地区的文化,使秦迅速具备了统一天下的社会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64.
在《星源甲道张氏宗谱》中发现了戴震的佚文《题二课居士兄弟〈怡怡图〉》(内含二首七律诗)和郑牧的佚文《张鲁池先生文集序》,对继续深入研究戴震提供了新的信息,又找到了戴震的文章知己张鲁池的资料,以及三人之间鲜为人知的日常交往佚事,为戴震坎坷一生的经历填补了某些空白。  相似文献   
865.
弓、弩是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两种最重要的射远兵器,而不同时代,其在古代军队武器装备中的地位、作用是不同的。战国秦汉时期弩在军队武器装备中明显处于优势地位,但还不能完全取代弓箭,这是由各自的使用特点所决定的,两者只有配合使用,方能显示此期射远兵器的巨大威力;其次,轻型弩和重型弩的使用、弩的有效射程、弩射特点和用弩战术等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  相似文献   
866.
张浩文长篇小说《绝秦书》以诗意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关中文化生活全景,堪称关中生活“清明上河图”。作品记载民国十八年年馑的笔调是冷静内敛的,同时又饱含深情,成功地为灾难立碑,为天地立心。《绝秦书》用先抑后扬的的叙述方式全面记录了这场灾难发生和恶化的历史原因、文化原因和人文原因,塑造的主人公乡绅周克文这一形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最真实最丰满的人物之一。论文旨在从灾难前、灾难中以及父子之争三个角度分析这一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867.
中华民族尚武精神,在先秦时期已形成崇德重和的特征,视"止战"为"武"的最高境界,原因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崇德、重和的尚武特征影响深远,中华民族一直反对战争、热爱和平,追求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68.
在穆旦20世纪40年代的诗歌创作中,对于战争的思虑和自我探索是主要组成部分。穆旦的战争思虑源自20世纪40年代的现实战乱但又超越了具体的历史时空,穆旦笔下的自我具有鲜明的与传统迥异的特征但又深刻地体现了传统与现实的制约力量。  相似文献   
869.
先秦儒家文化哲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就先秦儒家化哲学的起源、模式、体系构建、主题等诸角度系统地展开研究,促进和推动先秦哲学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870.
论先秦人地关系的和谐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先秦人地关系的和谐观萌芽于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中后期其内容更加丰富完善;它主张把人类视为生物圈的一分子,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它主张以人与人的和谐以及社会系统内部各种人类活动彼此间的和谐来获致人与自然的和谐,它蕴含了今天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萌芽,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于解决今天的环境和发展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