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269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5篇
综合类   7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对于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的竹林究竞是“经济作物”还是“自然植被”,王子今和陈业新两位先生有着不同的意见。秦汉时期黄河流域仍有自然生长的竹子,但大部分竹林已是经济作物。这些作为经济作物的竹林并不是从江南地区移植过来的,而是自然之竹在人口压力和人们的书写需求刺激下自然而然转变成的。从秦汉时期黄河流域的“竹林”由“自然植被”转变成“经济作物”的原因与过程以及关中地区竹子仍大范围生长的事实皆可见当时黄河流域的气候要比现在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112.
从里耶简看秦代文书和文书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里耶简的出土,为人们了解秦代的文书格式、县丞(守丞)的文书职能和文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进一步研究秦代的文书和档案工作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3.
作为自由主义作家的林语堂,始终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不依附于任何政治势力,运用自己心中的文字独抒性灵,将批判的锋芒包在幽默之中,对社会进行非正面的关心,但却遭到众多人的误解和批评,这是由众多的复杂原因所造成。  相似文献   
114.
张爱玲的散文作品从多个角度反映了上海沦陷区普通人尤其是女性的生活,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平常琐碎之中,表现战火纷飞的年代安稳的世俗社会生活的乐趣和生存的要义。本文试把张爱玲还原于上海沦陷区那样一种严酷而独特的社会政治背景和时代氛围中,历史、辩证地看待其文学活动,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其文中所表达的对现实、对人生飞扬一面的否定和对物质、对人生安稳一面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5.
散文起源文字说认为与人类生产劳动、现实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最适宜实用的散文的起源,迟于那些并非最为实用,与人类生产劳动、现实生活关系并非最为密切的诸多文体,是不合理的。散文和其他许多文体一样,也是可以口耳相传,存在于口头语言中的。连属语言,亦谓之文。所以,人类语言的产生,就是散文的起源。  相似文献   
116.
先秦诸子和刘勰等我国古代思想家及写作理论家大多是以朴素的辩证观、系统观为指导认识写作现象的,因此,他们虽然没有提出现代“语境”这个概念,但他们对语境的认识已相当全面、深刻,与现代语境理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现代语境理论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写作理论向古代写作理论的辩证观、系统观的复归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7.
哲学不仅追求智慧,而且要对智慧本身加以反思。在中、西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对智慧的追求和反思已有了明显的差异。从比较的角度看,孔子开创的儒家经孟子、荀子的发展,围绕着仁知、知智关系,多方面拓展了智慧观念的内涵,并贯注了人意识和伦理精神,从而体现了先秦儒家人智慧的民族特色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18.
作为陆蠡散文的系列研究之一,本文试图从比较文学的角度,通过屠格涅夫与鲁迅对陆蠡散文创作的影响,从外在因素的角度强化对陆蠡散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9.
王力的随笔创作很贴近现实,但他把自己作品,定位于“血泪写成的软性文章”。即他没有秉书直言,而是采取“隐讽”的修辞策略,让看似“满纸荒唐言”的作品,里面却潜伏着“一把辛酸泪”。同时,他重视“书生救世”的作用,作为一介寒儒,却能在作品中体现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抗日热情,让人读来怦然心动。其语言熔文言、白话与书面、口语于一炉,涉笔成趣,文采斐然,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20.
美国迪斯尼版《花木兰》上映后在美国和中国的反响大不相同,是由于两国的文化价值观不同。中关两国文化价值观念在人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取向、活动类型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美国版《花木兰》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木兰诗》在两种文化体系中产生的解读结果正好在同一题材上体现了中关文化中价值取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