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04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7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通过对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三兴镇万岁村的民俗与传统社会进行实地调查,以万岁桥与明觉寺为中心,围绕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以及与万岁村传统社会的关系展开客观的描述,初步向世人展现万岁村的宗教信仰民俗与传统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212.
从东汉至今,班夫人献粟助马援南征交趾的事迹广泛流传于桂西南凭祥、龙州、崇左、扶绥等地区,班夫人助马援的义举有助于帮助中央政府恢复对桂西南地区地方社会秩序的管理。她死后被民众奉为神灵,立庙祭祀,以求赐福祛灾。在祭祀的过程中,她的义举不断被民众复述,持续地传承和强化着民众对那段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央政府的敕封既是对她行为的褒奖,更是借助地方女性神灵的力量来维护地方秩序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213.
文章描述了克孜尔114窟的洞窟形制和壁画布局,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洞窟的壁画内容,认为其表现的佛教思想是宣扬大乘六度、般若思想,因而是一座大乘佛教窟,是弥勒信仰在龟兹流传的表现。而根据壁画供养人像的穿着,可以判定这是一座比丘尼寺。很可能是公元4世纪后半叶、鸩摩罗什在龟兹推行大乘佛教时的遗存。  相似文献   
214.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两汉乐府诗”一章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笔者认为有不少地方是需要进一步斟酌的:(一)《大风歌》不是由乐府机关负责演唱的;(二)《安世房中歌》也是由太乐负责的;(三)太乐不管郊祀之乐,郊祀之乐是由乐府来管辖的;(四)汉乐府是武帝时始立的;(五)太乐主管的音乐并不是由前代留传下来的雅颂古乐;(六)乐府所掌乐章不一定以楚声为主;(七)“乐府诗”之“乐府”乃属泛称。  相似文献   
215.
连云港区域的佛、道活动,早在东汉时代就已开始。千百年来,古海州地区的佛寺道观星罗棋布,金碧辉煌,与山海奇观相映相衬,吸引历代文人为之顶礼膜拜,盛加咏赞,这便是古海州地区佛寺道观诗层出不穷的原因。这些佛寺道观诗,客观反映了佛、道活动的历史遗迹和当时情况,表达了诗人对灵山仙境的咏赞和与僧侣道徒的友情,从而为连云港市作为“东海名郡”增添了极其厚重的文化积淀,使得古海州的寺观山海具有万古长新的永恒魅力。  相似文献   
216.
从建筑历史研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出发,通过史料考证和遗存实测,从历史沿革、建筑风格等方面,对国恩寺建筑群周边环境、院落空间组成、各单体建筑形态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考察国恩寺的建筑特征及其文物价值。从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价值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研究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文物保护技术路线和保护修缮方案。期望在充分保护建筑群的同时,又良好地利用其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17.
庙学却是各级儒学,元代在儒学教育上继承了两宋以来的高学合一制度,使祭祀与教学相结合的庙学制度更加完备,朔望祭祀、讲书是元代各级儒学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注重祭祀是元代庙学制度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218.
和里三王宫是广西侗族地区一处反映古夜郎文化比较完整的,集艺术性与民间信仰于一体的民间建筑。围绕这座宫宇的碑文石刻、民间传说及当地群众的信仰习俗等民俗事象已经成为当地民族特有的夜郎文化现象,而每年举办的庙会活动就是这种文化传承最为有效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219.
千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佛教文化是千山文化的重要内容。中会寺做为千山“五大禅林”之一,其文化价值对于整体的千山文化是不可低估的。对中会寺的佛教文化、旅游文化内容进行细致、清晰地梳理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20.
本文宗旨在于通过对比研究,揭示东北兴起的魏、辽、金、元与清朝各个少数民族政权,奉行崇儒重道及其差别。认为各个民族政权在兴起前后,如不具有相当程度认同中原传统文化是不可能成功进入中原并占住脚跟的;理解和认同中原传统文化的水平与王朝在中原统治时间长短有关;清朝满洲贵族将历朝崇儒重道做到极致,甚至超越中原帝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