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1篇
教育   429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71.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皮肤瘙痒症效果。方法:100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以当归注射液加甲钴胺注射液注射曲池、血海、足三里;对照组50例,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8例;有效:15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9.2﹪。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72.
瞿秋白与李大钊的文化思想发展历程大体相同,都经历了从批判封建文化到主张接受西方文化,从调和东西文明到接纳俄罗斯新文明的发展过程。两人在文化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有较大的趋同性,他们一致主张联合互补,但两人在诸多相关文化问题方面,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73.
"企慕情境"这一诗学主张是由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它不仅仅表现男女之间爱慕之情,也常常用来表现人们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用这一诗学观点来反观屈原,我们就会发现,在《离骚》中表现出的企慕情境就是诗人对美政理想的热烈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悲剧结局。  相似文献   
374.
游国恩是中国楚辞学由古代向现代转型时的关键性人物。他奠定了现代楚辞学的基础,成为我国现代楚辞学的集大成者。屈原作品篇数、次序自汉代以后就无定论。《汉书·艺文志》载,屈原赋二十五篇。游国恩对屈赋作品篇数的认定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早期认为屈原作品总共十二篇,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后最终确定屈原作品二十四篇。游国恩根据史实和作品文本详细考证了屈原作品的先后次序,为后人进一步研究屈原作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75.
今本《楚辞》以传释经的编纂体例是刘安定下的,屈原作品为经,述骚作品为传。在儒家还未取得绝对统治地位的西汉初期,楚人刘氏建立的汉朝对楚文化的优秀代表屈骚十分推崇。即使在提倡尊儒的汉武帝时期,"悉延百端之学"的文化政策也为屈原作品提供了称经的文化空间。随着楚文化与各地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统一的汉文化,汉朝政府无需再以楚文化自我标榜,儒家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屈原作品称经的真相逐渐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相似文献   
376.
晚唐诗人的楚骚情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对晚唐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晚唐诗人对屈原和宋玉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他们推尊屈原,学习了屈辞中的比兴寄托手法又有所突破,却更为看重宋玉,因为宋玉的多才、风流和伤感与晚唐诗人的精神状态极为契合。晚唐诗歌总体风貌的形成与楚辞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77.
英诗风格的多样性、读者的多层次性和审美标准的多元化,意味着任何一种翻译体式都不可能具有通适性。因此,在以白话体译诗为主流的翻译中,词曲体也应有一席之地,只是在选用词曲体时应考虑译诗的审美效果和受众的经验视野。  相似文献   
378.
针对1930年代中周武侠小说的激烈批评,其实质是新文学阵营对通俗文学的“政治压倒审美”式批判,动因是新文学对通俗文学读者群的争夺,引出了新文学必须善用现代传媒、实现文学大众化的重要课题。在政治功利与审美追求、“社会影响”与“品格操守”的二律背反中,瞿秋白结合苏俄普罗文学经验,提出了政治化与大众化并举的新思路,旨在建设无产阶级文学。中国武侠小说在“反武侠”动力机制的作用下,积极调整,不断前进,批评是永葆其活力的悖论式法宝。  相似文献   
379.
昭君出塞故事闻名中日,但因所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不同,情节各有出入。井上靖的同一题材小说《明妃曲》塑造了一个不同于中国史书或文学作品的昭君形象。本文将阐明井上靖笔下的昭君形象,并结合相关社会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80.
根据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屈原墓在汨罗山上”,然而汨罗山上有12座大型战国楚墓,因为年代久远,墓碑残蚀,到清初已无法确认那一座封土堆是屈原墓,出于对屈原的崇仰和对古墓的保护,民间便渐渐衍生出疑冢之说。通过考古勘探,证实这些封土堆都是春秋中期至战国晚期楚墓,与罗子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