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1篇
教育   429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0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11.
屈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作品中有许多涉及东西部的文化意象,而这些文化意象包含着屈原的三种文化情结:东西部神游之地是屈原追念祖先之旅,寄托哀思之路;东西部神话意象是屈原讽喻现实之境,追寻理想之所;东西部历史回顾是屈原治国安邦之主张,对楚国命运之担忧。  相似文献   
412.
结合考古出土的楚凤造型与文献记载的楚凤形象,可以发现楚凤所传递的精神意象与屈原在辞赋中张扬的精神人格高度契合,浓郁的巫风连接起屈原与楚凤,楚凤与屈原共同诠释着楚人对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413.
国情是认识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瞿秋白和毛泽东都对近代中国国情进行了认真、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从而为党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14.
学与化有密切的关系。南宋时期,中国传统化重心南移,南方化兴盛,南宋词呈现出南方情味,其审美风格以阴柔为美。金元兴起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游牧化与北方化融合,北方化重心区形成。以阳刚为美的元散曲具有明显的北方化的特点。因此,从南宋词到元散曲艺术审美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415.
楚人屈原生活在音乐的国度,他所创作的能和乐歌唱的《离骚》、《九章》、《招魂》等作品中表现的音乐内容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编创的《九歌》民间沿用到唐代,是最伟大的音乐家。  相似文献   
416.
论屈大均“逃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大均生活于明末清初,是“岭南三大家”之一。他“逃禅”又返儒,具有儒、僧、侠、官多重身份,屈大均的“逃禅”拥有内在与外在等诸多因素,其中,时代,历史及修习等显居主导地位,在清廷的高压政策下,屈大均选择“逃禅”并非贪生怕死,可以说,他从来就没有真正地潜心研佛,而是借“逃禅”为名行抗清复明之实。后来复明涉茫,屈大均仍未泯灭心中的祁愿。在某种意义上说,屈大均的“逃禅”暗寓他具有狭隘的民族意识,但与其强烈的爱国精神相比,则显然为小巫大巫之辨。  相似文献   
417.
屈原追求的人格理想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一是“内美”,二是“修能”。屈原追求的人格理想充满理性与感性的冲突 ,这使他在内在精神满足以及外在实现人生价值两个方面都毫无所获 ,从而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屈原人格理想的幻灭 ,是一个在文化转型期无所适从的敏感诗人的悲剧 ,是一个先觉者的悲剧。他处于社会、文化的转型期 ,他以理性对感性现实进行了清算 ,虽然这种清算并不彻底 ,但这种清算昭示了社会文化转型期中先觉者心理冲突的实质 ,体现了从感性向理性的提升和超越。  相似文献   
418.
评析瞿秋白的《热血日报》社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秋白任主编的《热血日报》诞生于五卅运动的反帝爱国风暴之中。《热血日报》是中共中央创办的第一张日报,成为党领导人民的忠实喉舌和响亮号角。尤其是瞿秋白亲撰的《热血日报》社论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罪恶行径.透视北京军阀政府的卖国嘴脸,撕开上海总商会的伪装,成为反帝爱国的战斗旗帜,在错综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激浊扬清,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谱写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不朽篇章。  相似文献   
419.
屈原身世命运的关注与宋代士大夫的人生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身世事迹的怀疑,并非起自近代,早在宋代就产生了。但是,宋代学者也并没有确凿的历史证据,只是源于一种现实的理智兴趣和道德的社会需要。面对民族危亡、人生危机,在疑古思潮中,表现出的对传统的价值人生的重新审视和着眼现实人生的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420.
屈原是中国爱国思想与爱国学的代表和象征,对后世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屈骚与宋代爱国学》一书提出了屈原爱国思想的发展理念,并以宋代为例对此进行了具体探讨,开拓了屈原爱国思想研究的新领域,有助于解释屈原研究中的一些矛盾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