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1篇
教育   388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理趣"诗是宋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历来褒贬不一.应从文化背景、文化内涵、文化审视三个方面对宋代"理趣"诗进行文化阐释,通过整体观照,给予宋"理趣"诗一个客观公正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12.
论"楚辞"主题的战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原由于其忧愤深广的爱国情怀,尤其是为了理想而顽强不屈地对现实进行批判的精神,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一股深沉而刚烈之气。楚国历史上传统的战斗精神表现在屈原作品中,较之《诗经》,《楚辞》主题的战斗性大大加强了。  相似文献   
13.
杜浚与屈原     
在中国诗歌史上,杜浚最尊屈原,认为屈原开创了中国诗歌"缘嗔而作"的优良传统,而屈原之后动人心魄的优秀作品也无不是"缘嗔而作"的.屈原自称其诗歌乃"发愤以抒情",即杜浚"缘嗔而作"说的理论根源.在杜浚看来,"风骚"传统的核心是"真",凡是继承和弘扬了"风骚"传统的杰作都是"真诗".他洞察诗坛积弊而忧患诗道遂亡,乃睥睨一世、疾言厉色地诋诃昧者,振臂大倡为诗首要在于"真"的"贵真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客家研究热潮的兴起,对于"客家"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接影响到客家社会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以康熙二十六年广东著名学者屈大均所编《永安县次志》为中心,结合当地族谱等民间文献,讨论"客家"称谓之始与当时永安的客家社会;认为《永安县次志》所提"客家"是至今所见最早的文字记载,所载围楼、风俗等,与梅州地区大同小异;研究明末清初的永安社会文化的发展与变迁,对于研究客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中国的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高阳县北方昆曲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高阳县北方昆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对高阳县北方昆曲的研究,有利于保护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有利于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6.
尤侗所论能为曲者方能为词,宜将之放在历朝衍变的词曲观念的背景中考察。比照众多曲论家对词曲关系的探讨,尤侗之语可以有三个方面的阐释:曲难于词;曲胜于词;为曲正名。因此,尤侗之语不可作断章取义之解,其词曲之论表述较为全面,实则具有总结性和拓展性的意义,是有关曲学本体论的重要论说。  相似文献   
17.
采用影片解析与生物力学分析法,揭示了王军霞、曲云霞3000米跑的分段时间与速度节奏、步长与步频的变化规律、下肢支撑与摆动等主要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8.
屈原《渔父》所设置的"渔父"在后世不断增衍,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人物长廊。对于"渔父"现象的梳理从具性角度印证了屈原精神困境的深广性,有益于屈原《渔父》文本和屈骚精神的理解。屈原《渔父》对后世辞赋、散文等的检讨则显示了屈辞"衣被词人,非一代也"的深广影响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屈原至死不肯离开楚国,除了广为接受的精神因素之外,还有物质现实因素使他离不开楚国。屈原作为与楚王同姓的贵族,在楚国享有较大政治权力,这是他实现自己美政理想的保障;屈原在楚国享有丰厚的经济权益,离开楚国意味着这一权益的丧失,而他又不愿出仕他国或直接从事生产,所以将失去生活来源;家族与政权的相互依存关系使得他还要考虑家族的利益。现实因素并不是主导,但对于塑造一个完整充实的屈原形象,则不得不考虑。  相似文献   
20.
论张坚及其《玉燕堂四种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坚是清代在传奇创作上颇有特色的戏曲作家。张坚一生穷困落魄,特殊的人生阅历对其戏曲作品《玉燕堂四种曲》的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随着年轻梦幻的破灭,剧作的情感内涵由最初的"情大于理"向"理制约情",最后向"发乎情,止乎礼"的儒家情爱转变;另一方面剧作又表现出特有的幕僚文人心态。《玉燕堂四种曲》在戏曲体制、情节关目、语言艺术上都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