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教育   162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圣野是现代和当代童诗的杰出代表。从上世纪40年代直至本世纪,他的诗人生的全部内容就是对好诗的梦寐以求和让好诗赢得更广阔的传播空间。圣野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天籁式纯真和为下里巴人歌唱的挚诚,他的诗作绝然摒弃了香艳忸怩的贵族做派,让诗从象牙塔里走出来,走向民间,走向大众。而作为催生童诗、接生童诗和为童诗栽花与护花的一代匠师,直到今日圣野还总是不遗余力地为推动童诗创作的繁荣而奔忙。  相似文献   
102.
教育过程由于教育理论的逻辑缺失带来了种种误导和风险。势科学基础上的信息势概念揭示了教育过程信息相互作用的动力学本质,因而,规正教育路径的有效方法,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运行、专业的学科设置和运行、学科的教材组织和编撰、课堂的教学设计和演讲、组织的教师结构和匹配、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路径”方面,生产有效信息量、营造教育信息势。  相似文献   
103.
焦竑编纂的《国史经籍志》在明清之际和有清一代受到学者们的广泛重视。在诋毁派和推崇派的交锋中,《国史经籍志》因其体例谨严、《纠缪》的撰写和小序之作恢复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而得到了学者们的普遍肯定,其学术价值与学术影响遂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04.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语言改革将白话文学推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心,在白话文学的推广过程中贡献最大的一位文学大师就是胡适。通过对胡适民间文学观形成过程的分析论述,认为胡适所持有的文学观,涉及到白话是以民俗口语为基础,民间文学的原创作者往往是底层少数人的生活感受和文艺智慧的精华,民间是一切新文学的起源等观点。这些对认识中国文学史的伟大转折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学者大都将马王堆《天文气象杂占》、《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甲种》、《天水放马滩秦简·日书乙种》等出土文献中"是〓"释为"是是",也有学者将"是〓"释为"是謂"。"是〓"释为"是谓",其理据缺乏相应资料做观点支撑,不符合重文号的使用条件,且违背语言的社会性原则。出土文献中"是〓"应释为"是是"。  相似文献   
106.
文章从结构和分布两方面对英汉分裂句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英语分裂句结构较为复杂,被强调部分从母句移出,而汉语的分裂句则只是在被强调部分前加"是"字,被强调部分并不外移;英语句子的某些成分可以用分裂句和假拟分裂句强调,而汉语只能用假拟分裂句强调;英语的分裂句一般不用于强调谓语,而汉语的分裂句则可以强调谓语。  相似文献   
107.
文言文中三个词 :(一 )《左传·庄公十年》之“轼”当为动词 ;(二 )《庄子·逍遥游》之“三餐”当为“吃三口饭” ;(三 )《孟子·告子下》之“人恒过”当为“人必然犯错误”。  相似文献   
108.
孔子和庄子是中国人生论美学的源头,明道经世的崇高追求与独善的信念相辅相成,构成儒家人生论美学基本精神。庄子将哲学反思和审美超越结合起来,从个体心灵入手,引导人们反思和批判世俗价值观念。儒道在培育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异曲同工。梁启超、王国维以西学为参照,继承儒家的明道经世传统与道家生命安顿、审美超越的精神,从哲学、美学和文学艺术的视角反思与批判封建思维和观念,成为现代人生论美学的直接源头。当代人生论美学的宗旨是以文学艺术的方式或审美的方式展开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反思、批判和重建,进行自我精神调节,传播正确、进步的观念与思维,推广明道经世的崇高追求或独善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09.
《广韵声系》是一部谐声字典,编排体例严谨,系统性强。对其目录、正文、附录三个部分的编排体例进行考察和解读,不仅为使用者提供方便,也有助于深入、清晰地了解《广韵声系》的性质、内容、用途及其在语言学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0.
从《汉书·艺文志》称《诗》,看《诗》在西汉的传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洲明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5):45-48,65
《汉书·艺文志》对《三家诗》和《毛诗》均有著录.通过对《三家诗》著录的考察,认为“故”和“传”分别为汉人不同的解《诗》经文的方式.又联系汉代人和清代人对“故”和“传”的解释,认为“故(故训)”是对《诗》经文属于文辞方面的解释;而“传”则是对《诗》经文属于内容方面的解释.就《毛诗》系统说,今所谓《毛传》,恰恰是汉人讲的《毛诗》的“故(故训)”;今所谓《毛序》,恰恰是汉人讲的《毛诗》的“传”.以此出发,揭示出西汉《诗》(特别是《毛诗》)传本的状况,并对纷争不休的《毛诗序》形成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