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3篇
教育   162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姑妄言》中许多人物的原型来自于《醒世姻缘传》。《姑妄言》中的昌氏;铁化、宦萼、贾文物、童自大:火氏、铁氏、侯氏、畜氏;魏如豹等人物的原型分别来自于《醒世姻缘传》中的程氏、狄希陈、薛素姐与吴推官。  相似文献   
92.
文章主要从语用认知角度对现代汉语中的"凡是"进行了分析.语用上,"凡是"一般用在句首、句中大都有"都、总、就"等副词与之相呼应,"凡是"所在小句后面一般都有停顿,在书面上用逗号与后续小句隔开,大都有突显话题焦点的意味.从认知角度来看,"凡是"所在整个句子体现了语言的主观性,即表达说话人对于某人或某事的观点、态度、情感."凡是"的这一特点在法律、通知、公文等应用语体中体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93.
"知人论世"是孟子重要的诗学理论,要求我们在阅读作家作品的时候既要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及其思想,还要关注作家所处的时代大环境。文章试以"知人论世"说作为理论指导并结合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第六首对历史上备受争议的潘岳人品及文品的出入问题作一个具体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94.
中国学生过度依赖"make+Obj.+Comp."表达"致使"的偏误迄今依然严重,已有相关研究主要侧重在问题及其根源等方面的理论阐释。本文依据对于汉语"使"字句及英语"make+Obj.+Comp."结构的相关研究,探讨综合型与分析型"致使"表达手段在英汉语中使用差异、汉语"致使"句式的利用、中外学生相关负迁移的启示等方面对纠正这一偏误的教学启示,认为其矫正可重点关注正确、全面的认知与长期的防微杜渐及适时强化巩固相结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95.
文字作为人类思想文化信息的载体,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解释字义的字典。所记录的540部汉字蕴藏着古代丰富的社会生活景象,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的过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说文“示”部字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96.
韩昱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22-124
"是……的"句式是现代汉语里常见的强调句式,我们从历时的角度来考察这种句式的发展。得出此句式在宋金时期就开始出现,到明清时期,"是……的"句式已发展完善,其用法和现代汉语无异。最后我们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是……的"句式的特征作了概括与总结。  相似文献   
97.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贯穿于孟浩然一生并同他的仕与隐紧密联系在一起。孟浩然的思想是比较复杂的:前期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兼有道家思想,即使在他求官时期也没有泯灭。后期,在政治上绝望之后,道家的出世隐逸思想才转占主要地位,同时兼有儒家出世思想。  相似文献   
98.
庚子战前袁世凯对山东教案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他认为教案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如何防止教案的发生,如何正确处理教案,袁世凯提出了治本、治标策。治本、治标策的实质是维护半殖民地的统治秩序,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稳定山东局势,防止德国及其它列强以教案为口实,进一步扩大对山东的侵略,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9.
“是”字句的然否连用和否然连用之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主要从类属关系上对现代汉语“是”字句的然否连用形式和否然连用形式进行考察。寅途中连用形式,在并列、转折、因果三大类句法关系中都有分布,其中,以对照关系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00.
从《汉书·艺文志》称《诗》,看《诗》在西汉的传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洲明 《衡水学院学报》2012,14(5):45-48,65
《汉书·艺文志》对《三家诗》和《毛诗》均有著录.通过对《三家诗》著录的考察,认为“故”和“传”分别为汉人不同的解《诗》经文的方式.又联系汉代人和清代人对“故”和“传”的解释,认为“故(故训)”是对《诗》经文属于文辞方面的解释;而“传”则是对《诗》经文属于内容方面的解释.就《毛诗》系统说,今所谓《毛传》,恰恰是汉人讲的《毛诗》的“故(故训)”;今所谓《毛序》,恰恰是汉人讲的《毛诗》的“传”.以此出发,揭示出西汉《诗》(特别是《毛诗》)传本的状况,并对纷争不休的《毛诗序》形成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