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6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皎然为唐代最著名的诗僧,他的《诗式》、《诗议》、《诗评》是唐代理论色彩最强的诗学著作,他最早提出“意境”的诗歌美学范畴,在中国诗歌理论的建设方面,贡献特大。皎然诗学受到了佛学多方面的影响。皎然诗学中的“闲静论”、“难以言传论”,明显受到佛学的影响;皎然诗学在方法论上,颇有辩证色彩,这也得力于佛学的“中道观”。  相似文献   
52.
被称为"个人化写作"领军人物的陈染,坚持边缘性的写作姿态,执著于表达女性特有的生存体验,以此抵达人类的精神家园。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另类的艺术探索都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文章,但尚未得到及时的梳理。本文试图从个人化写作、孤独意识、性别意识等陈染写作核心问题归纳,以期展现学界关于陈染的文本实践的对话,勾勒出陈染研究的脉络。  相似文献   
53.
对浩然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重要话题之一。但由于浩然在“文革”时期的地位以及与主流话语的复杂关系,对浩然的小说创作,包括他在新时期的创作,并没有在实事求是的批评中给予应有评价。当我们剥离了浩然小说中阶级斗争的话语和线索之后,发现其中仍有感动人心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就是来自于作者对乡村日常生活图景的真实描摹。  相似文献   
54.
朱然家世历来所知甚少。民国《施氏宗谱》中所见之朱然曾祖父、祖父、父、兄、子、孙材料,可备治史者参考。  相似文献   
55.
文学同绘画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文学家从绘画艺术中寻找灵感、寄托志向也并非创举。女作家陈染的散文、随笔及小说中有大量关于画家梵高的论述,甚至形成陈染的梵高情结,这些论述传达出作家试图超越性别写作的定见、追求艺术理想的愿景,这正是为以往研究者所忽视的。以此为突破点,通过对陈染散文、随笔及小说中关于梵高的论述进行文本细读,重新认识陈染的艺术追求和审视她的文学创作,展现陈染精神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56.
从上一世纪80年代以来,陈染小说就以鲜明的经验化、个人化女性特征独步文坛,亦或是她独特的写作方式所标榜的卓异性别姿态,令她始终成为女性文学批评与研究的热点。对陈染的评论开始于1988年,90年代对她的研究达到高潮,1993年和1996年先后有两次大型的陈染创作研讨会,使之获得来自学院派评论家的充分嘉许与肯定。但进入21世纪,当女性文学从绚烂归于平淡,陈染个人的创作量也跟着锐减,相关评论与研究有所降温,虽时有亮点总体上却缺乏创见,难见力作。在陈染创作上正蕴育新的爆发点的可能性下,陈染研究也在蓄势待发寻找新的突围方向。  相似文献   
57.
中唐时期著名诗僧皎然的诗论主张"作用"说意指诗人创造性的艺术构思活动。"作用"说是皎然诗学理论中一个核心概念范畴,涵盖了诗人进行诗歌创作时所关涉到的内容主旨与艺术形式两个方面的内容。"作用"说统摄了皎然"明势"、"明四声"及"取境"等相关的诗论主张。诗歌中有无"作用"是皎然评点历代诗歌得失的一个重要标准,皎然以"作用"说来描述历代诗歌发展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58.
以唐代诗评家皎然提出的"至丽而自然"说为中心,考察古代诗论中的中道自然观进行,可以看出,皎然的自然观更多地继承了盛唐风神,将之归入盛唐诗学的范畴更为合理。中道自然观渐渐淡出了后代诗论家的关注视野。  相似文献   
59.
《季氏》“无乃尔是过与”句中义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对“尔是过”的理解。“尔是过”不能等同于“尔实过”;更非“过尔”的倒装;乃是表严励斥责的“尔之过。”《侍坐”曾点所言之志的特有内涵为何,孔子于其志深表慨叹与赞许的原因何在等,历来说纷纭而难于取信,这里在有着背景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比较切近文理的见解。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评论界对陈染作品中呈现的“孤独”情感多有论及,并形成共识。通读陈染本,可以发现“孤独”是贯穿其作品的核心因素之一。观察她生活中的表现,可知“孤独”也是其个性上的特点。陈染的“孤独”主要来自两大方面:一是外显的物化为本的个人心路与身路历程。二是内隐的深层化心理结构。这二一表一里,相互影响,而后绝对的主导作用,必然导致陈染的“孤独”旅程“越走越远”。陈染的“孤独”对我们审视存在、质询自我,具有形上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