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6篇
教育   601篇
科学研究   145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71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14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ABSTRACT

Lateral ankle stability and how it changes in different footwear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years. Research, however, has shown a lack of reliability or sensitivity of available methodologies.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test-retest reliability and sensitivity of a novel lateral stability protocol, the Submaximal Lateral Shuffle Test (SLST). We recruited 11 and 40 participants to assess reliability and sensitivity of the SLST, respectively. Participants performed the SLST in footwear that differed in collar height and upper stiffness. ICC values showed good to excellent reliability in peak ankle angles and moments, ground reaction forces, impulses, stance time, and performance time. Significantly lower peak inversion and adduction angles and lower medio-lateral push off peak forces were found in the high cut shoes compared to the low cut shoes. The medio-lateral landing peak force showed lower forces in the high cut shoes. The smallest worthwhile change indicated meaningful differences in 70.0–82.5% of participants for inversion, adduction, medio-lateral landing peak, and push off peak forces. These results, however, were not systematic such that there was not a consistent direction of the difference for all participants. In conclusion, the SLST is a promising protocol to further investigate lateral stability in footwear.  相似文献   
992.
招贴设计属于户外广告,被称为"瞬间"的街头艺术。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这个通过"瞬间"艺术进行视觉传达的信息,要使忙碌的人们能在瞬间了解招贴内容,在瞬间将信息快速、有效、明确地传递给广大受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时候,作为招贴设计三大要素的图形、文字和色彩,分别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而招贴中的色彩则是起到重中之重的作用,因为对色彩的合理利用后,它可以尽可能地使主题形象鲜明夺目,色彩是招贴设计的"魂"。  相似文献   
993.
主体间性馆读关系是一种共生性、平等的交互性的新型馆读关系,它是现代馆读关系的价值取向,理解和反思、对话和沟通是构建主体间性馆读关系的方法论基础和实践过程,通过倡导在理解、反思、对话、沟通交往的视界融合中,由传统的主客体二元对立的馆读关系模式转向主体间性的主体实践模式,真正建构现代主体间性馆读关系。  相似文献   
994.
现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50年来的发展历程走过了萌芽诞生、蛰伏沉寂、发展壮大、繁荣兴盛等阶段。当我们尝试着对现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作一个大致的阶段划分时,"文化认同"、"代际转换"、"文学生态"这些关键词成为参考的重要标志。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可以看作是现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萌芽诞生阶段,陈英雄、曾月娥等作家借助汉语这一语言工具作为载体,为少数民族开启了书面文学这一有力的自我"发声"时代。进入1980年代,以拓拔斯塔玛匹玛、莫那能、瓦历斯诺干、孙大川等为代表的一批少数民族作家相继发表大量作品,从此迎来了文学创作最为繁荣的时期。1990年代中后期,重返部落,回归传统,文化寻根成为一批少数民族知识分子的郑重选择,代表作家有夏曼.蓝波安、亚荣隆.撒可努等。进入21世纪,少数民族文学的创作队伍又增添了一批新生力量。《山海文化》杂志对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网络文学的出现则为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全新的书写空间,更日益成为新生代作家一个重要的创作阵地。  相似文献   
995.
"年""月""日""天"作为计时动量词从先秦时期开始使用("天"始于唐朝),其后在用法和使用范围上不断扩大,所搭配的动词也有所变化,最终发展为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四个计时动量词。研究计时动量词对汉语学习、应用以及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每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这就造成了人类群体在语言、文化、社会形态等方面具有多样性,要发展教育就必须从民族经济文化类型的特点及差异入手,去探索和发现民族教育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相似文献   
997.
借代是常用修辞格.流行的定义忽视了它的本质特征,使得一些重要的借代现象长期被忽视了.从定义入手,重新认识借代的范围,全面把握借代的研究对象,有助于深入认识借代的本质.  相似文献   
998.
职业技能大赛既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场,也是职业院校教师胜任力提升的训练场。依据杨政水等老师提出的教师胜任力模型,系统分析高职院校教师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双师特有素质、自我意向、追求卓越、沟通与交往和行事风格六个维度与职业技能大赛的直接互动关系,并据此初步进行六个维度的胜任力提升路径探讨,为职业院校教师在竞赛指导中实现六个维度的教学相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给出了一类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与数学期望的另一种求法,并结合实际给予说明.  相似文献   
1000.
“说课”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种新形式。对其评定应客观、公正、全面,这是优化“说课”内容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