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81篇
科学研究   44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61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7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道德信仰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信仰是指主体在一定世界观信仰的指导下,有机统一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等心理因素,把"善"作为道德生活领域内的终极追求,在主体自律的基础上对某种道德理想或者道德体系的笃信和奉行。与其它信仰形式相比,道德信仰具有基础性、真诚性、崇高性和非终极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法治建设将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而广大农民的法律信仰状况却不令人满意。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新培育农民的法律信仰对于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3.
文章对中西古代文化进行比较,从宗教信仰、自然观、认识与思维、历史与保护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试图从中西文化上的差异上找出中西古代建筑形式与空间不同的根源,从而促进建筑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4.
云南民族挎包中的传统图案,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含义而极富耐人寻味的文化意蕴。通过阐述古代先民的自然信仰、宗教信仰、云南独特的地域性特征以及富有浓郁特色的民俗等,诠释了云南民族挎包中传统图案设计所透射出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5.
师德是评价教师优秀与否、高尚与否、合格与否的核心指标、道德考量.党和国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提出一系列具体要求.在分析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基础上,从坚定教师的教育信仰、培育教师的教育情操、形成严格的教育规范及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四个方面探究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6.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和高校德育的核心内容,理想信念教育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在新的形势下理想信念教育出现了弱化的趋势,使理想信念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必须有针对性探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对策和措施,不断提高教育的时效性,努力改变现阶段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不佳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7.
官德失范成为滋生腐败现象的土壤,其主要表现是摈弃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执政活动中贪图私利和片面追求个人发展。匡正官德已经成为建设廉政文化的重要内容,加强官德建设,匡正失范官德不但需要依靠制度和监督的约束,而且需要运用政治信念的内化力量,通过官员的道德践履来弘扬共产党人的官德。  相似文献   
118.
信仰教育是当前我国实现发展的迫切要求,走出当前学校德育实效上实质性低迷状况的有效途径,就是把信仰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的核心地位,并行动起来,切实把信仰教育贯彻到学校德育中去,帮助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义信仰。  相似文献   
119.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ingle case study from a cooperation school in the Netherlands. A cooperation school is the result of a merger between a public and a denominational school. Pupils from secular and religious backgrounds meet in the classroom. This religious diversity in this school is explored by an empirical research study. The research question was how key values of the school and of its teachers are exerted in religious education. Content analysis of interviews and videos of the ‘moment of contemplation’ show that there is a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school values and the practice of this moment. Conclusions concerning a social and a substantive perspective are drawn in the light of theoretical insight concerning diversity in religious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20.
Carrie Antal 《Compare》2008,38(1):87-102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pagation of religious nationalist citizenship discourses in classrooms and inter‐religious conflict in the context of two developing democracies, India and Israel.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students schooled in religious nationalist ideology in developing nations are at greater risk of accepting exclusionary citizenship discourses without adequate critical analyses of their implications due to poor nations' tendencies toward teacher‐centred and textbook‐based instruction that neglects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faculties. The acceptance of these ideologies appears to be correl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inter‐religious conflict, social destabilization and the subversion of democracy. The corruption of democratic ideals by religiously motivated citizenship discourses has however been partially offset by the power of the vote and other structures inherent in democr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