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5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指代消解是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因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指代消解的方法。从逻辑学的角度介绍了十四种指代消解的方法,通过研究和对比发现,指代消解的机制包括:中介机制、动态约束机制、加标机制、复合机制、范畴机制。围绕这五种机制重点研究话语表现理论、动态谓词逻辑、动态蒙太格语法、增量动态逻辑、范畴类型逻辑。  相似文献   
82.
根据逻辑方阵的表记对象和范围不断扩大的现实,需对逻辑方阵的图示方法进行复合化研究。构造一个反映八个逻辑形式的真值关系示意图——立体逻辑方阵,它和传统逻辑方阵极为类似,便于识记,也具有普适性特征。立体逻辑方阵还在拓宽推理类型、丰富和完善逻辑永真公式的形成系统等方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3.
《巴黎圣母院》和《雨》两部作品出自不同的作家之手,产生于不同的民族,但主要情境却基本相同。由于作家对情境冲突的设置方法和表现情景的基本手法不同,两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和艺术风格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84.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其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正是卡夫卡本人内心情感的外化,两人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如对自己的工作都是既排斥又无从选择,都有着冷漠的家庭关系和一个专横霸道的父亲,卡夫卡的“患病情结”在格里高尔身上也有明显的体现。对两者之间现实与象征关系的论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卡夫卡的创作心理及动机  相似文献   
85.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是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需要根据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特征不断探索、不断解决的问题。领导有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自身建设必然要求有中国特色。中国共产党80多年来,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开创和实施了中国特色的党的建设的两个伟大工程。江泽民在世纪之交,总结了中国共产党80年的历史经验,汲取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特别是苏联东欧剧变的深刻教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就是要建设一个“三个代表”的党,就是要建设一个中国特色的共产党。  相似文献   
86.
正确认识“三个代表”,是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根本前提;坚持“三个代表”,惩治党内腐败,是加强和改善竞的建设的关键;实践好“三个代表”,改进党的作风,是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7.
文章就诗歌音乐美跨文化、跨语际的转换,运用一些经典的唐诗宋词的译文作为范例,从语言学、符号学、文化学、传播学、心理学和美学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在汉诗英译时如何有效地认知和重构原诗中的音韵美质,使汉诗词的音乐美在译诗中得到再现。  相似文献   
88.
以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3级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选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表象训练教学法和传统训练教学法分别对练习者进行标枪动作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实践结果表明,表象训练在标枪动作技能的掌握上优于传统教法,动作技能的习得速度与表象训练掌握的熟练程度有关;表象训练能有效的防止动作技能的消退,有利于维持练习者练习时心率变化的稳定性,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89.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构建先进的校园文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雪斌  陈川 《高教论坛》2003,(1):126-129
“三个代表”思想对于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只有从认识和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正确理解校园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深刻内涵,走出认识和实践误区,努力构建面向21世纪的校园文化新体系,才能使校园文化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永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90.
王安忆《长恨歌》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之一。它立足民间的叙事立场,表现了王琦瑶的人生历程,因而是一部有关都市民间生存形式的审美表现的重要作品。作者的叙述动力来自她对“虚荣”、“命运”、“怀旧”的关注。但是作者在对民间生存形式的认同上缺乏一种批判意识,在对人物命运的抒写上缺乏一种更为宽广的人文关怀,在描写上缺乏一种更能激发人们审美想像的美学空间的开拓,因而使得作品难以成为长久敲击并拷问人心的诗的交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