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72篇
教育   361篇
科学研究   193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57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给出φ-自由n-李代数的2个分解定理,得到φ-自由n-李代数的分解式,并说明了此结果对一般的n-李代数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2.
从高职院校的具体特点出发,本着培养理论精、操作强的优秀高职毕业生的原则,探寻项目教学法在物业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我国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投资对我国就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高校扩招后的高等教育投资对我国就业结构优化的作用有限;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对来自高等教育一个标准差信息扰动的冲击,脉冲响应曲线有差异;高等教育投资扰动对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波动的解释力都比较大,但是对第二...  相似文献   
14.
郁金祥 《科技通报》2006,22(5):592-595
讨论了线性流形上次反对称矩阵的次特征值的反问题,给出了解存在的条件,并给出了解的通式。本文充分利用了次单位矩阵的作用,将次反对称矩阵的次特征值的反问题转为反对称矩阵的逆特征值问题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提取和分析领域重要关键词及其演化模式,对于探索和预测领域知识的研究重点和研究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采用特征分解的方法,提取领域知识网络中的重要结构成分,从网络全局结构关系的视角对领域中的重要关键词进行提取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网络全局结构的视角下,领域中始终保持部分恒定不变的重要关键词;恒定关键词之间关联稀疏且包含...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式分解去斑和顶帽变换背景不均匀的预处理方法. 经验模式分解去斑算法先对图像每一列进行经验模式分解得到IMF函数,然后将原信号与第一、二模态相减得到初步处理图像,再对该图像每一行重复该操作从而得到去斑图像,该算法有效地去除斑点噪声;顶帽变换则有效地补偿了海浪带来的局部不均匀的背景亮度,提高了图像的信杂比,有利于目标的检测. 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LMDI指数分解的中国石油消费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双英  李东  王群伟 《资源科学》2011,33(4):759-765
石油消费是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分析我国石油消费量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利用LMDI指数分解法将影响石油消费增长的因素分解为化石能耗结构效应、非清洁能耗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经济规模效应四个部分。分解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效应是造成我国石油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除个别年份或省区外,我国能源强度逐年降低,清洁能源消费比例稳步增长,能源结构逐步改善,我国石油供需矛盾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8.
基于循环经济深入发展的减物质化多重因素分解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李慧明  王磊 《资源科学》2008,30(10):1484-1490
从减物质化的内涵出发,阐述减物质化是循环经济深入发展和维持生态经济大系统均衡和功能的关键。基于拉斯拜尔指数和完全分解模型,对减物质化进行多重因素分解,研究物质强度、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对物质减量的影响,分析物质消耗的反弹效应与减量效应,以1985年~2006年我国能源消耗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规模扩张是驱动我国能源消耗的主导因素,21年间共计驱动能源消耗23.6×108t标煤。经济结构的不尽合理增加能源消耗1.82×108t标煤,经济规模效应与结构效应的叠加使我国能源消费量呈逐年递增趋势。能源强度的减量效应共节约能源9.67×108t标煤,但强度因素的物质减量效应被经济规模扩张效应的增加所抵消,能源消耗的反弹效应明显。因此,在通过物质强度指标调控物质流动路径和方式的同时,应注重经济结构良性调整产生的减量效应,进而减小与抑制反弹效应,通过物质绝对减量指标测度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陈桂月  李海涛  梁涛 《资源科学》2013,35(6):1184-1193
本文采用山西省1986年-2009年间的GDP数据与3类工业废弃物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数据,基于VAR(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变量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研究了山西省GDP与工业废弃物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随着山西省GDP的增加,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有所增加,GDP对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有较大影响;GDP增加的同时可以实现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减少,这与山西省废水资源化再利用有很大关系;GDP的增加对废气排放增加的影响不大.说明山西省通过采取措施可以在GDP增长的同时,降低废弃物排放.建议加强对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并进一步加强对废气及废水排放的限制及治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与减排途径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19  
李艳梅  张雷  程晓凌 《资源科学》2010,32(2):218-222
作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大国,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1953年-2007年的50多年间,碳排放总量增长了40多倍。并且其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53年-1980年为低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较快但波动较大、增幅小;1981年-1996年为稳定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非常平稳、增幅较大;1997年-2000年为缓慢下降阶段,特点是碳排放量略微有所下降;2001年以来为快速增长阶段,特点是增速快、增幅大。本文以1980年-2007年为样本期,构建因素分解分析模型,计量经济总量增长、产业结构演进和碳排放强度变化所产生的碳减排效应。结果表明:造成碳排放增加的因素是经济总量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而产生碳减排效应的因素惟有碳排放强度降低。可见,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碳排放总量的增加,未来降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是调整产业结构和降低各产业的碳排放强度,而后者的实现需要借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和能源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