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Humanism has always been constructed out of an historical context. Despit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notions of humanism mediated by historical particularity, there has nevertheless been continuity in the tradition.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an orientation towards the ‘good life’ animates the various humanisms in modern Western history, and that a similarly oriented humanistic education is desirable today. After briefly introducing some of Said's thoughts regarding humanism, I provide a short account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in the modern era. Here, I provide necessarily brief interpretations on the classical humanism of Plato and Kant before considering the naturalistic approaches of Rousseau and Dewey. Next, I will explore the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lf’ and ‘other’ in existentialist approaches and the political critique of society through critical-radicals pedagogues such as Freire. Arising from the argument that the critical nature of Said's democratic humanism provides an ethically desirable basis for contemporary education, the paper will conclude by posing questions around how humanism and humanistic education might be imagined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不是远离政治的神圣殿堂,而是权力操演的重要场所,文化政治学实质上所要讨论的正是文化中的权力问题。而再现是文化生产的基本要素和过程,更是意义争夺和权力生成的文化建构过程。萨义德以此为立足点和着力点,从文化间性视域即跨文化的角度审视和解构不同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3.
如果把萨义德作为侨易个体进行研究,其理论建构则可以视作精神质变现象,“东方主义”与“理论旅行”就是其中的“主概念”和“辅概念”。运用观侨取象与察变寻异的方法可以发现萨义德的理论建构与其本人的侨易经验密切相关,侨易条件的语境因素以及重要的侨易事件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萨义德VS·亨廷顿为例,追问其背后“文明冲突”、“权力话语”的问题症结所在,凸显“观念侨易”的思路,进而消解主体,显示二元三维的整体结构观。  相似文献   
14.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以来,萨义德在中国历经了一段从初期少有关注到后来众人热捧的接受过程,而对此进行回顾和总结则是在中国语境下进一步深化萨义德批评理论研究的必要前提。而从译介、阐释与批评及运用等不同层面出发,可以对萨义德批评理论的中国接受历史进行细致梳理,并发现其中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位后殖民主义理论家,以及由于其独特的写作背景,这使得赛义德对批评有着自身的与众不同的理解。在理论纷呈的今天,赛义德没有像新批评理论家那样将自己批评局限于文本之内,也没有使其堕入后结构主义的虚无之中。赛义德的批评观,首先是他对文本主义等理论观点的看法,其次是对批评的世俗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坚持,最后通过“对位阅读”的方法,捕捉文本中种族和帝国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为基础,初步探讨《Pocahontas》中的东方主义元素。这部影片改编自真实历史,但迪斯尼站在西方的立场上,用东方主义的偏见来看待这段历史以及故事中双方代表的印第安文化和白人文化。  相似文献   
17.
萨义德在《知识分子论》中阐述了“流亡的知识分子”的角色:放逐者与边缘人。文章以此从“流亡者”的视野、立场、行动、品质四个方面来观照比较教育研究,认为比较教育研究者应该履行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职责,那就是以双重视角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和质疑教育决策和措施,“对权势说真话”,代表弱者、没有话语权、被遗忘的人群,追求知识创造和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60年代后期,以德里达为先锋的后结构主义理论开始在法国和美国兴起,并带动了文本主义文论的蔚然成风。然而,萨义德虽为后结构主义理论进入美国本土理论界的引介者之一,但他并未成为后结构主义理论神话的忠实信徒。相反,他以陷入文本的德里达、耽溺文本性的功能主义范式和沉迷文本修辞性的美国解构批评派为支点,开启了对文本主义文论的批评与反思,而文本观念恰恰关系着萨义德在其批评实践如《东方学》等中的逻辑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