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2篇
教育   177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91.
论述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从经济、体制、组织三个方面探析了“三农”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从六个方面提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2.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其语言在汉语史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以书中的“比”字句为研究对象,对这种句式进行了穷尽性地调查统计,并分析了该句式的句法特点和语义特征,进而观察比较句在明代末年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3.
傅玄对《管子》“轻重”篇作出的“鄙俗”二字的评判,揭示出“轻重”篇在《管子》一书中的地位和性质。以此为基础,从管仲思想与《管子》“三匡”、傅玄的思想倾向、“轻重”篇是对“三匡”的悖谬亦是对傅玄思想的背离三个方面,初步解析“鄙俗”二字所蕴含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94.
远古时,东夷族的太昊、少昊和蚩尤部落联盟,在涿鹿败于华夏族的黄帝、炎帝部落联盟后,未与华夏族融合的东夷三古帝苗裔,遂先后向西、向南迁徙。南迁三苗裔又继前联盟,并以太昊裔盘瓠为总领(王),后又共尊为祖。盘瓠属下有盘、蓝、雷(婿姓钟)四姓。其中,盘姓出自奉龙为图腾的太吴、属瑶族,雷姓出自奉牛(后又有枫)为图腾的蚩尤、属苗族...  相似文献   
95.
明代晚期,商品经济勃兴,商贾势力高张。在此背景下,官、商关系进一步密切化。官、商之间挣脱了森严的阶层序列,从思想上开始接受对方,在日常交际、债务往还、人事安排乃至亲缘关系上,官商之间都呈现出密不可分、互为奥援的态势,这种“官商一体”的密切联系从本质上为各自谋求政治、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96.
明代晚期著名短篇小说集"三言"当中所塑造的商人形象比过去有了许多新特点:作品通过对商人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经商道路,重义逐利、利欲并重的经营理念,诚信善良、公平厚道的商业道德,知情识趣、恩爱敬重的婚恋观念,真诚友善、同舟共济的友朋关系等的讲述,为文学史塑造了正面的、全新的商人形象。"三言"当中全新商人形象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97.
冯梦龙是中国第一位通俗文学的编辑家、研究家与理论家。他从1621年至1627年分别改编出版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俗称“三言”。从18世纪法国耶稣会士第一次将其传播到西方以后就引起许多西方汉学家的关注与研究。为了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并满足教学需要,俄国汉学家也对“三言”故事进行了选译,所选取的多为在中国流行并符合俄国人审美趣味的故事。20世纪以前的“三言”俄语译本故事大多是转译自英语或法语,译者多为无名氏。从20世纪开始,俄国汉学家将“三言”故事从汉语直接翻译成俄语,译文的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从文献学和文学史的角度了解“三言”在俄苏的传播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孔子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对此记载的理解历来争议不断,大致可分为审美与政治这两种解读方式。这些解读忽视了"肉"、"齐人称之"这两处文本的重要性,故而各执一词,没有做到全面透彻地理会此段文字、进而理解闻《韶》言行的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99.
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具有下列特色:各党派和各阶层参政的广泛性和平等性;“三三制”政府领导体制的独创性;民主选举制度的普遍性与直接性。  相似文献   
100.
"三老"语文教育"工具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先武 《教育学报》2007,3(3):54-59
“工具论”是“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工具性”的制约,走进了科学化、技术化的误区,并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然而,语文界至今仍有人把“三老”的教育理论视为圭臬,对于片面强调工具性所产生的弊端缺乏认真的反思。这将给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造成极大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