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09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9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龙山杏坛集》是梁光华教授创作的第二部诗集,体现了作者多方面的才情,展现了作者的精神风貌、胸襟怀抱和学者风范。在艺术上,《龙山杏坛集》亦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细致生动地描绘,体式多样,各体皆备,具有格高调远、豪迈飘逸、乐观向上、情景交融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思想意识的研究是神话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汉族神话《山海经》已经逐渐发展到了祖先崇拜的特定阶段,结合天帝崇拜到祖先崇拜、祖先崇拜与先民社会、祖先崇拜与巫医文化传承、祖先崇拜与中华文明互动影响这四个方面对《山海经》中的祖先崇拜进行探讨,为深化《山海经》祖先崇拜的研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依据历代《荔枝谱》,结合地方志对古代福建省荔枝分类方式进行探讨。宋代蔡襄首次将本草系统中的上中下品分类法应用到荔枝分类中,但此方法未得到延续。然而淳熙《三山志》按记录来源的归类方式却对弘治《八闽通志》产生了影响,并促使其产生了几种分类方法,其中成熟期分类法在明末已经完善。本文深入分析早、晚熟荔枝类群,发现现代生物学实验显示荔枝聚类成因与成熟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清代《广东新语》采取的生态分类法也与成熟期分类法有相通之处;且成熟期分类法能够很好地凸显火山荔枝、实生荔枝和其它栽培荔枝类群之间的差异。由此,本文认为传统时代中国荔枝分类学在明末达到了最高峰,且福建省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李香君,又名李香,南京人,为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自孔尚任的《桃花扇》于1699年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然传奇终究是传奇,作为一部文艺作品,作者虽说“实录”,但在创作过程中难免因需要进行虚构加工。因此,通过对现有文献略加考辨,可以还原《桃花扇》中一部分史实,如李香君缘何名盛于秦淮、与侯方域结识时间、李香君之高义与气节,从而认识一个历史中的李香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杨善洲先进事迹在全国引起的强烈反响,当地政府决定将善洲林场所承载的巨大精神财富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为红色旅游区。介绍了"善洲红色旅游"开发的深层次背景,并对推进该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善洲林场红色旅游区系列规划的落实、党的十八大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持续推动了善洲林场生态文明建设,其效益受到高度关注。基于实地调研材料数据和规划文本,分析公众视野下的善洲林场已经产生的效益,预测分析善洲林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近期与长期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中唐梁肃幼年时皈依天台宗,梁启超曾称其“护法健将”。他主动参与天台宗教史的撰写,对隋朝智顗《摩诃止观》进行删定编修,修成《删定止观》六卷本。《删定止观》原编辑六卷本已亡佚,传世本分为清宣统三年(1911年)三卷铅印本和民国十一年(1922年)北京刻经处六卷本,皆源自于草山元政校本,此本所据底本可追溯为南宋吴克己序重刊三卷本。  相似文献   
18.
选取沩山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利用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当地居民的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沩山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当地居民的参与度并不高,旅游业发展给居民带来的收益也不明显。(2)沩山居民对沩山旅游风景名胜区发展的旅游影响感知可归纳为十个维度,当地居民对积极的旅游影响感知强度明显大于消极影响感知强度。(3)在四个负面因子中,只有“生活成本增加”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普遍认同,六个正面因子全都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相似文献   
19.
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佛教说话集《日本灵异记》在编撰的过程中,不仅袭取了中国佛教文学,而且对中国的儒学典故也加以了利用,并通过比附的手法,将儒学典故这一文学元素改造成为佛教的内容,为宣扬佛教教义服务。文章以"孟尝七善"这一典故的出典及其使用意义为考察对象,揭示《日本灵异记》对中国文学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20.
摘要:口述史以口述的形式追忆历史,以口语化的形式表述历史,以口述者的经验与学识讲述历史,让后人能从“人”的角度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知历史,从而传承历史与其承载的文化。武术家口述史研究,聚焦武术家这一武术领域极具代表性的群体,为中国武术史补充口述历史史实,使武术史“见事更见人”,这是丰富和完善当代中国武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和关键路径。以新中国武术发展和个人经历为主线,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经制订提纲、初访交流、正式采访、文字整理、史实考证等步骤,访谈整理了武术家张山先生的武术经历及其参与的武术史事,旨在推进新中国武术史研究与建设。内容包括:国家级武术裁判员的产生、学校武术开展情况、武术外交工作、散打运动的试点、1980年武术座谈会和1982年武术工作会议、武术科研工作、国际武术联合会技术委员会、武术段位制、主编及参编武术教材、武术研究院成立、文革时期的武术、武术挖掘整理工作、竞技武术工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