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40篇
教育   568篇
科学研究   127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500篇
综合类   8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9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作为杨贤江第二故乡的上海,不仅是他探讨社会、发表论、编辑杂志、领导青年运动以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基地,更是其不朽作《新教育大纲》的诞生地。通过上海这一五方杂居的国际大都市,他从历史唯物主义和革命人生观高度所阐发的教育哲学见解得以广泛传播,从而对全国教育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甚至对当代素质教育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本文首先叙述了上海别克轿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主要介绍了各传感器的结构型式和作用,然后详细分析了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的检洲方法和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993.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上海的传播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的"生活教育"理论并没有因为学校的关闭而停止.相反,陶行知曾一度以上海为基地继续针砭时弊,反思"生活教育",倡行"科学下嫁",创办"山海工学团",建立小先生制,投身国难教育.这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生活教育",而且在实践上推动了这一新教育理论在上海乃至全国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4.
忻平教授《从上海发现历史》一书力图建立一个研究上海这类近代条约口岸城市社会史的新模式。该书响应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的观念,同时借用余英时闻释的自魏晋以来信、释、道三教均一直存在的与商品经济相吻合的“入世”倾向,以及儒家“教义”由原始的生成形态向经世致用、义利并重转化的理论,认为这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的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内在基因”,上海近代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在于此。但作者关于上海基本上是一个移民城市,移民背井离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传统观念的背离”的论述却并不支持这一理论。尽管如此,忻平著作注重事实重建的完整性,对于近代城市社会史研究的贡献仍然是实质性的。  相似文献   
995.
上海中西女塾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中西女塾是美国监理会开办的一所教会女子学校 ,它倡导通识教育和贵族教育 ,在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中发挥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论文勾勒了旧上海月份牌广告画中女性形象的演进之迹,分析了形成这一演变的经济和文化背景,阐释了其中所蕴含的特定的女性文化和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997.
张爱玲与王安忆都有着鲜明的女性意识。她们立足于中国女性自身的生存体验,从女性的生存状态、情感层面对上海女性加以观照。她们描摹了中国女性由女奴向女人的回归,对男性的态度也有彻底否定与妥协宽容的区别。真正的女性意识必须从男女两性的对立转变为性别的整合,应具备"双性和谐"的意识。  相似文献   
998.
上海近代出版业对都市人口的吸纳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近代出版业在自身结构转型的同时,又与都市进行着互动并起着整合作用,随着上海的全国出版中心地位的形成,出版业与都市的互动及其整合作用愈加彰显。本文通过对都市化进程中发展起来的近代上海出版业对都市人口的吸纳与整合作用进行分析,阐明出版业与都市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99.
邹易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4):100-103
本篇论文主要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是上海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认真分析了上海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困难,最后提出了上海可持续率先发展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00.
《上海手札》与《果园城记》不管在创作时间还是在意义逻辑上都呈现连续性,在对中国“现代”和“现代性”体验、沉思、描绘上构成互涉、互文关系。从逻辑上说,或许正是上海都市这一段现代生活经验和体验,促使师陀还乡寻觅。一个对城市文明的书写,一个对乡村形态的叙事,两个文本互涉互释和参差对比,共同构成师陀对整个中国“现代”场景沉思的“双城记”。与《果园城记》侧重文化整体性和方向性反思不同,《上海手札》更多抒发了战争中的体验,并倾向于抽象这种体验。比当时普遍的战时散文、报道,《上海手札》具有更多个人性,不仅审美上显得丰裕,也隐伏了沟通当代语境下反思“现代”和“现代性”问题的文学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