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601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2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炎帝神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人物,是原始农业的创始人,还发明了最早的医药等,为远古渔猎时代进化至农耕时代做出了重要贡献,所以备受先民推崇,被尊为三皇之一。后人称颂炎帝神农有八大功绩,将炎帝神农同黄帝轩辕一起称为炎黄,是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汉代已经有了祭祀炎帝神农的活动,而且有专门的祭祀场所,如“神农社”之类。汉代画像中常见有对炎帝神农事迹的描绘,虽然这些事迹具有浓郁的神话传说色彩,却形象而又生动地表达了对炎帝神农的崇敬。现代各地对炎帝神农的纪念活动,便继承了汉代以来的优良传统,将寻根问祖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同时也张扬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所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深入探讨张锡纯的医哲观对当前研究中医哲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张氏对中国哲学与中医学的关系、中医哲学的气化学说与神明学说的论述,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中医学理论就是中医哲学,中医哲学不仅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其精华所在。气化学说和神明学说是中医哲学的基础理论中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53.
洪深在遭遇国民党当局逼迫、恋爱和友谊受到多重打击之后,自1934年9月至1936年3月应聘国立山东大学教授。在青岛,洪深教学授课之余,孜孜于戏剧和电影剧本创作,发表了许多文艺理论文章。在洪深的指导下,山大话剧社、戏剧团相继成立,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带动影响了岛城戏剧的发展。1935年,洪深以家族生活背景为基础的电影剧本《劫后桃花》在青岛拍摄。洪深在1936年春青岛的学潮中,公开承担责任并毅然辞去教职,从此告别青岛。  相似文献   
54.
自卑心理是人们心中不可消失的固结 ,可以使人自甘堕落 ,消沉下去 ,也可激发勇气 ,发奋图强。沈从文是有着独特性格的传奇作家 ,通过分析自卑心理对其人生各方面的影响 ,更能清楚地读懂作者及其作品 ,深层次地把握作者的创作心理 ,从而了解作品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55.
《说文》前叙称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慎《说文》第十五卷包括许氏自撰的前后两叙和其子许冲的进书表三项内容。其中对前叙的末尾几句,历来学者有不同的见解。许慎所学《孝经》确属古文本。许氏的学术渊源兼有今、古,显示其博通明达,不愧“五经无双”之号。如以古文限之,未免小视许氏了。  相似文献   
56.
宋人王千秋《审斋词》的主旋律是心中事、客中情,并由此折射出忧念家国社稷的普遍性社会心态,有些词作亦颇具词史价值。词风朴实雅洁,笔力健拔,使调择腔自具特色,是不应长期被冷落的一部词集。  相似文献   
57.
沈苇的诗歌存在两种艺术视角,一种是儿童视角,一种是成人视角。选取这样一种角度是基于这样一种发现,即诗人在诗歌中无处不在的对生命的关注和好奇,同时又充满了对生命的悲悯之情和终极关怀。这两种视角同时存在于沈苇不同时期的诗歌中,构成了沈苇诗歌既单纯又深刻的品格。儿童视角使诗人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诗性存在,成人视角帮助诗人把生活的底蕴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58.
“民生新闻”作为新闻学的一个新名词始于2002年,而事实上的民生新闻早在130年前就已经出现,即《申报》的市井新闻。《申报》作为中国最早也是影响最广的市民报纸,一直以关注百姓生活为己任,其市井新闻也是今日民生新闻之鼻祖。对《申报》市井新闻的梳理以及对《申报》市井新闻与当时上海社会的关系的分析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当下民生新闻的思考和创新。  相似文献   
59.
粱武帝并非不知四声,而是主观上排抑四声.有关文献关于梁武帝不知四声的记载是不可靠的.梁武帝排抑四声,与沈约有关.萧、沈之间,既存在着音乐、文学上的观念差异和文坛宗主的地位之争,也存在着由政权更迭而带来的心理猜忌.永明声律论在梁初三十年左右之所以未能大行其道,与武帝排抑四声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0.
岑参蜀中诗歌“主景”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诗人岑参晚年在蜀中生活四年,其诗歌创作延续了他一贯的“主景”特点,但却又表现出与其边塞诗不一样的风格特征。他的蜀中写景诗清幽奇险、感情深沉,显示出作者晚年的落寞处境和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