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4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陈忱作为富有民族气节的正统儒者,其《水浒后传》表露出借题发泄的亡国隐痛,从维护传统文化和日常生存的角度写残余英雄海外立国,虚构出一个清明稳定、传承中原文明的世外桃源。暹罗世界成为华夏文明的诗意栖居地。  相似文献   
182.
从<广右战功录>和<明史·沈希仪传>的主观存世目的、叙事线索以及部分文字描写诸方面看,后者确实采用了前者.但对两书的文学特点的密和精、行文中记述事件发生时间的模糊和精确以及两丈断限的不同诸方面的考察,<广右战功录>亦不是<明史·沈希仪传>唯一材料来源,唐顺之<都督沈紫江生墓碑>也是其重要来源之一.而<广右战功录>也有独立于<明史·沈希仪传>之外的学术价值,这主要表现在学以经世的价值取向.于明代皇朝史上的地位和于唐顺之学术演变上的意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3.
清代训诂巨著《经籍纂诂》是今人阅读古籍的必备工具书。然今人诸多论及此书的著作多将书名中的“纂”误作“纂”。从历史演变渊源来看,“纂”与“撰”同,有创作义。“纂”为“缵”之假借,乃汇集义。“籑”与“纂”二字在原始义、语法义、比喻义诸方面存在显著区别,因此《经籍纂诂》使用“纂”是不宜替代的。  相似文献   
184.
牛九牌是目前仍流行于西部城乡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博戏用牌,其牌叶数、牌面颜色及点数印制、玩家人数、组牌出牌无不与易数有关,探求蕴含于其中的象,对进一步研究和留存此类古老博戏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5.
谷梁子是《春秋谷梁传》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春秋谷梁传》的最早的作者。《春秋谷梁传》的产生先于《春秋公羊传》,荀子对《春秋谷梁传》学术特色之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其间当对《春秋谷梁传》多有损益。《春秋谷梁传》在先秦时代即有古文文本流传,《春秋谷梁传》的成书明显先于《春秋公羊传》。  相似文献   
186.
民国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蕴含了丰富的传统生态美学思想,老庄"重生""乐死"的超越天地的生死观、天人平等思想以及衍生出的生态整体观点,在小说中体现出将动物仙化与人格化;动物与人和谐相处沟通;人与动物互惠互助等。肉芝、神雕、大蚌等生物,即自然生态的代表。借助老庄"抱朴""守真"等生态美学思想,小说还以黄畹秋变态复仇说明建构"朴"与"真"健康人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7.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由语转而注音即为转注。转注造字法是以一个部首字为义符,用一个标音构件而造出新字,新字与源字(义符)同义。转注字是由于远古字音变化而产生的,转注字是义符相同而读音不同的同源字,转注是一种特殊的造字法。  相似文献   
188.
梁山是《水浒传》故事以及水浒文化的发源地和载体,汇聚了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的精华,传承了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光彩照人的一块瑰宝。梁山武术是梁山好汉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满足身心需求,经过不断提炼而形成的武术活动。梁山武术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研究梁山武术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推动我国传统武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9.
《三遂平妖传》作为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神魔小说,具有重要地位,又因其口语化强的特点,成为研究汉语的重要文献。本文选取中《三遂平妖传》介词“于”作为切入点,通过计量研究分析其用法,在了解介词“于”的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对介词“于”做共时和历时比较。  相似文献   
190.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形成我国古代历史著作同时具有很好的文学价值的重要传统,对后世影响很大。文章从思想内容、编纂体例和文学成就三方面,对《左传》作了深入剖析,高度肯定了《左传》在我国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