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432篇
科学研究   56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9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儒家诸经中,《春秋》因其自身的特点,最容易与现实政治生活发生联系。自汉代被列入五经以来,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学者的重视,对其经传的研究代不乏人,成果丰硕,因而逐渐形成了《春秋》学,而南宋胡安国的《春秋》学却后出转精,成为诸多研究著作中的翘楚,曾与三传并列于元、明学官,成为科举考试的圭臬。通过综合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自身的特点,可以探索出胡氏《春秋》学的超凡之处。  相似文献   
82.
北宋中期的唐史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士大夫忧患意识的增强,以及对《旧唐书》的不满,使得北宋中期出现了一股唐史研究的热潮,涌现了一批具有深远影响的史家和史著。这些史著多以《春秋》之义为评判标准,褒贬唐史,史评色彩浓厚,鉴戒思想突出。  相似文献   
83.
"孤"和"寡人"二词历来被释为王侯自称的谦词,但学术界对此争论不断。文章结合二词的本义,对《左传》中二词的全部102条用例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比较,认为春秋时期诸侯有凶事时自称曰"孤",其余一般情况下自称为"寡人",即"有凶称孤,无凶则称寡人"。  相似文献   
84.
春秋外交辞令,或雄辩滔滔,理直气壮;或声东击西,隐晦其说;或刚柔并济,绵里藏针;或言近旨远,辞浅义深,显示出很高的语言艺术,体现了春秋时代辞令文学的语言风格。春秋时代的外交辞令,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后世的文学。  相似文献   
85.
在元杂剧爱情剧中,贯穿着元代文人士子浓稠不化的"知己"情结,他们将在现实中屡求不得的人生理想借助剧作中失意文人与红颜知己的相敬相知来实现。作家的人生价值理想也自然寄寓在这种知己情结之中,从而使其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感染力。《玉壶春》便可作其代表。  相似文献   
86.
87.
20世纪90年代开始有文章专门谈论"甚"的用法,之后有不少文章加以探讨,形成两种绝然不同的说法。《吕氏春秋》中用在状语位置上的"甚"字共69例,占"甚"字总量的63%。它们都直接放在形容词、动词之前,做句子的状语,表示"很、非常"的意思。""甚"在《吕氏春秋》中是程度副词,在先秦汉语中已是程度副词。  相似文献   
88.
傅林 《学科教育》2014,(4):88-96
乔尔·斯普林(JoelSpring,1940-)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史学家和多元文化教育学家。近年来,他的作品陆续被翻译成汉语出版,2010年斯普林本人也应邀到华访问。在中国学术界,斯普林及其思想日渐被广泛关注和研究,如对斯普林的族裔身份和学术背景的介绍、对斯普林作为激进教育史学家的研究、对斯普林多元文化教育思想的研究等。但是,斯普林的一些重要作品尚未被译为汉语,对斯普林的教育社会学思想以及美国原住民家族的生活史、欧洲移民与印第安人混血家庭的文化融合和冲突、原住民后代在当代美国社会生活中的身份认同等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这些都构成了未来可拓展的研究空间,并将成为我国学界新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89.
春秋时期诸侯国废太子事件较为普遍,在《史记》中有明确记载的有15例。文章通过对具体事件的分析,考察春秋时期诸侯国废太子事件的大致情形,可以概括出废太子事件的多种原因;废太子们的不同行为抉择;总结出废太子事件的两种基本模式以及史公对典型事件和人物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90.
When upset with a relational partner, intimates often enact the silent treatment, although it can harm their relationship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egree to which relational commitment predicts a person's self-reported use of the silent treatment. Undergraduate daters indicated their relational commitment, their use of the silent treatment when upset with their partner, and what they do if the partner asks if they are upset. Relational commitment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using the silent treatment and stonewalling when the partner asked if there was a problem. Relational commitment was only positively related to admitting being upset when the partner asked if there was a problem. Study limitations and future research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