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4篇
教育   302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六朝时期是"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古代小说的形成期,此时小说已经取得了文体上的独立.小说作者虽然是为"明神道之不诬"或品评人物言行,但以<搜神记>为代表的志怪小说、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志人小说以及<笑林>等笑话类小说,客观上均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娱乐功能,并呈现出一种由雅渐俗、由隐渐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2.
In this paper a conceptual model of instruction “the six mirrors of the classroom” used as a frame for teaching a learning topic, the microorganisms are depicted. The paper consists of four sections: (a) the six mirrors of the classroom model (SMC); (b) the SMC as implemented in the expository and cooperative modes of instruction in classrooms and results; (c) a “Journey of Inquiry into the Wonderful World of Microorganisms” (JIWWM), developed according to the Science–Technology–Environment–Peace–Society (STEPS) approach; and (d)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JIWWM, in ninth-grade classes, within the SMC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science topic can be taught in the frame of the mirrors of the classroom. When the instructional goals of the teachers used the mirror “1, classroom organization” and mirror “6, pupils’ social behavior” and the third ring around the all six mirrors cooperative skills were practiced, academic outcomes were achieved, and attitudes toward environmental preservation and peace improved. The SMC model can serve as a valuable tool for teachers, since it can design their teaching and learning settings in a more controlled environment, in terms of objectiv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social behaviors, and academic outcomes.  相似文献   
53.
文化是一种经过长期历史积淀所形成的心理定式,这种定式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会像基因一样遗传延续下去,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身上或族群中显现出来.追求个人自由,崇尚自适自慰的道家文化,对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理定式作用绵延不断,如嵇康、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沈复、林语堂等都受到一定的影响,对他们的性情及心态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文化塑形功效.因此分析<浮生六记>作者的爱人陈芸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到林语堂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了解到中国文化对知识分子人格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南齐谢赫首次提出了六法论,成为中国美术史上影响最深远的美学理论之一,但六法并非是万古不移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演变,其具体含义也发生了量或质的变化,六法间的相互关系也相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国画的发展、演变和成熟的过程,也就是六法的发展、演变和成熟的过程,二者是同步进行的。  相似文献   
55.
文章列举了关于"六经"的三种主要排列次序,以探讨<易>居"六经"之首排列次序的形成过程,并追溯其形成的原因.认为<七略>以<易>居"六经"之首与当时汉代的整个学术背景及刘歆本人的治学特点有关,这也是后人以<易>居群经之首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56.
要说明的问题有三点:(1)辩证地认识“六书”定义的内涵与外延,历史地说明传统“六书”理论的得与失;(2)采取更加达观的态度认识“六书”造字说与“四体两用”说的联系与区别;(3)人文学科不能完全用科学方法来说明,正确把握未来汉字构形研究的导向。  相似文献   
57.
汉字“并置呼应”、“此非非此”原则与一首唐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羽在评论盛唐诗之“兴趣”时,没有给出严谨的定义,似为一种缺憾。其实,此乃汉字构字法之特性在汉字文化中的反映。本文论述了汉字“并置呼应”的结构特点及其所包含的二元互动、“此非非此”的哲学内涵,并以杜甫的名篇《春望》为例,对其句篇结构和情理营造作了细读与分析,揭示出汉字组字结构与古典诗歌美学特质的内在联系,表明严羽“玲珑不可凑泊”式的批评是对汉字“并置呼应”、“此非非此”原则的发挥及其相关哲学观念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58.
该文浅议了"六个老有"的内涵意义以及落实"六个老有"的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59.
汉魏六朝音乐赋中乐器赋占绝大多数,始于两汉,盛于两晋,在发展过程中题材不断拓展,呈现出骚体趋于俳体,骈偶化增强的趋势。其发展兴盛、题材拓展、体制变化的过程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的拓展、人们的喜好和文学体制的变化息息相关,成为了解和考证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60.
依据现有研究成果和可比性原则,结合中部六省市级档案网站建设实际,构建市级档案网站评估指标体系,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对中部六省市级档案网站建设现状作出比较,总结各省市级档案网站的特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