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906篇
科学研究   50篇
各国文化   27篇
体育   91篇
综合类   75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10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詹安泰澄江词作情兼雅怨,开向上一境,达到了无庵词创作历程的高点。本文以詹安泰澄江时期词作为中心,探讨无庵词的时代印象和词人心灵世界,分析无庵词后期词风的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2.
两宋时期,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市民阶层规模不断壮大,城市工商业繁荣,出现了大批独立的商业化游艺场所——瓦舍(又称瓦子)。众多说唱艺人汇集于此,互相交流、观摩,极大地推动了说唱音乐的向前发展,使说唱音乐真正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这集中体现为魏晋玄学中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思考。"人的觉醒"带来了"文的自觉"。魏晋玄学中对人的情感的大胆肯定,直接影响到当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的变革与更新。"情感"在文学艺术中的重要性得到认同,文学艺术由重叙事到重抒情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苏妾的离去,无疑是文英生活和创作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文英几首写作时间确定的作品看,苏妾离开文英是在淳祐二年(1242年),而非淳祐四年(1244年)。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畲族以“畲”、“斜”、“Zhuo”等方言中的同音同义通假字作为族称,始于南宋嘉定中,比一般认为的始于宋末早的半个世纪。至迟到南宋中期,畲族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诸多要素俱已成熟,所以畲族的形成时间不晚于南宋中叶。当时畲族的分布范围相当广阔,以赣闽粤边的潮、梅、循、汀、漳、赣为中心,西及于粤北,东北有向闽西北、赣东北、浙西南推进的态势。客家与福佬两个民系的中间地带,大致也是畲族的分布区。至于畲族史诗与许多族谱把潮州凤凰山作为祖居地、发祥地,那只是畲族形成和保持民族凝聚力的一个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6.
论南朝边塞乐府诗的创作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边塞诗均以乐府诗的面目出现,虽数量不多,但历代著名诗人均有此类作品。总体来说,南朝边塞乐府诗的创作处于一种萌芽阶段,但影响深远。南朝诗坛出现边塞乐府诗,既有乐府诗创作传统的影响,又与南朝的慕古风尚有关,而北朝诗歌的传入与南朝的享乐风气也都对南朝边塞诗歌的产生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谢方叔,南宋末大臣,威州(今四川理县东北)人。嘉定十六年进士。那时,正是大宋国日渐衰微,亡国的征兆已日渐显现出来。谢方叔就是在这样的大背影下走上了历史舞台。1251年,宋理宗授予谢方叔"知枢密院事兼参政知事"辅佐赵昀掌管军事机密、边防事务,与宰相同议朝政。接着宋理宗拜谢方叔为左宰相,同时授予枢密院最高长官——枢密使一职,担起了负责大宋军国大事的重任。谢方叔上任后一方面关心庶民百姓,另一方面不断与宦官、内侍作斗争,但最后以彻底失败而告结束,以自己坎坷的一生陪伴南宋王朝走完了最艰难困苦的岁月。  相似文献   
19.
两晋南北朝时期,"白衣领职"是一种与"免官"完全不同的处分方式.它既是对官吏任免和惩处制度的完善,也是对受处分官员某种程度的保护措施,其根本目的是既维护权威,又维持正常工作秩序.这种特殊的领职方式,体现出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结构的转变,促使了这一时期社会学术思想的转变,即由经学独尊到儒、玄、道、佛等多元思想的博弈与互动,在这种博弈与互动中,使得门阀士族为了正门第、保证其高贵门第地位永固和政治经济特权永存而纷纷重视修史;下层寒士阶层为了扬名后世也很重视修史,致使这一时期官修、私修史书繁盛。五胡十六国等少数民族的入侵,使得统一的政治权威碎化为多元的、狭小的单位而出现真空,致使他们在文化上相互交流与融合,他们为争"正统"或隐"僭越"也很重视重修国史。佛教的传播对这一时期史学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