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9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50篇
教育   3514篇
科学研究   205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332篇
综合类   375篇
信息传播   1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78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93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236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从分析图书馆管理的现状入手 ,着重阐述了“以法治馆”的现实必要性和有效性 ;同时指出“以情治馆”观念的种种弊端 ,提出了“以法治馆”作为图书馆管理的主体 ,同时辅之以“情治”的辨证施治 ,从而使图书馆管理迈上健康有序的、科学的正常轨道  相似文献   
102.
苏维埃是俄国革命中出现的政权形式。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在指导中国苏维埃革命过程中,在把苏维埃建设为什么性质的政权问题上,经历了从设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式的政权到最终确定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之样一个认识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3.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以德治国"方略,对于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德治国,必须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共产党员继承传统美德,体现时代特色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04.
从Miranda定则的证明方法,熊庆来的关于m(f~(k)/f)的估计[2]和全纯函数族的一些性质,得到一个全纯函数族的正规定则。  相似文献   
105.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苏两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值得比较研究。两国的改革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都缺乏丰富的民主法制环境;两国改革都面对诸如不清晰的党政关系,高度集权下伴生的个人崇拜,以政治运动而非法律不规范国家事务的坏习惯等众多痼疾;两国改革的内容很相似,两国的改革又极大不同;苏联面对的环境比中国更不利,中国在处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其他方面改革的系统关系上,比苏联要成功得多,两国的改革进程的得失成败对各国的改革都产生了相互影响,两国在经验方面是互相借鉴的;苏联改革的失败则也延缓了中国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共产党传统的政治优势随着时代的变化正面临着挑战 ,比较突出的是阶级基础理论和党群关系方面的变化及其挑战。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我们党应对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此外我们还要有相应的制度层面创新和具体操作层面创新。  相似文献   
107.
华北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加快了灭亡中国的步伐。山西军阀阎锡山怀着对日、蒋、共三方力量的恐惧,转向“联共抗日”,中国共产党对阎锡山集团所进行的以斗争求团结的争取工作,促进了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8.
江泽民同志近来在一些重要场合谈及治国方略时,多次将“德治”放置在与“法治”同等重要的高度。这是对党的十五大“依法治国”方略的充实和完善,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本文在对德治的内涵及特征进行诠释的基础上,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施“德治”在理论和实践都经得起检验。文章进一步认为,治国应先治官,治官必须以德,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完成历史使命的需要,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9.
本通过对“法治”的本质含义的分析,结合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及法律的正当程序的探讨,阐述了公民的接受裁判权的实质;并以我国审判实践中的民事立案规则为例,对司法实践中对公民接受司法裁判权的妨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构想。  相似文献   
110.
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批判地继承了中国治国传统,完全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是对我们党治国方略的完善和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的明与进步,促进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