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733篇
科学研究   61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4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青年实话》是中国共产青年团苏区中央局的机关报,也是江西苏区的重要红色报刊。《青年实话》总体上办得不错,得到了读者的欢迎,但也出现过失实等问题,存在改进的空间和革新的空间。对此,读者和编者都很关注,或主动提出意见,或直接提出建议,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22.
从城市走向农村,是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体现出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策略的英明。河源苏区的革命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一部分,见证并推动了中国革命深入和转向的关键步伐。  相似文献   
23.
为了达到利用中国战场捆住日军手脚的目的,苏联通过外交关系影响国民党,通过共产国际影响共产党,促成中国国内两大党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抗战前期的主要支援国,苏联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民党挑起大规模内战的企图,对维护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积极贡献。但苏联为了本民族利益,过分看重国民党,甚至要求中共以妥协退让来维持统一战线的做法使中国抗日有生力量遭到重大损失,妨碍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24.
"前苏联"之称谓是苏联人自己最先提出来的,而后被中国新闻媒体和学术界广为引用.其实,这一称谓值得推敲它既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历史面貌,又不符合中国语言表达规范,因而是不科学、不准确的;但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下还可以偶尔使用.  相似文献   
25.
邓小平对苏联模式反思与突破的过程,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回顾、总结这样一个历史过程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
苏维埃是俄国革命中出现的政权形式。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在指导中国苏维埃革命过程中,在把苏维埃建设为什么性质的政权问题上,经历了从设想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式的政权到最终确定建立工农民主专政性质的政权之样一个认识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7.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苏两国进行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值得比较研究。两国的改革有许多相似之处;两国都缺乏丰富的民主法制环境;两国改革都面对诸如不清晰的党政关系,高度集权下伴生的个人崇拜,以政治运动而非法律不规范国家事务的坏习惯等众多痼疾;两国改革的内容很相似,两国的改革又极大不同;苏联面对的环境比中国更不利,中国在处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其他方面改革的系统关系上,比苏联要成功得多,两国的改革进程的得失成败对各国的改革都产生了相互影响,两国在经验方面是互相借鉴的;苏联改革的失败则也延缓了中国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28.
五、六十年代苏联诗歌引以自豪的是呼应所有“永恒”主题的抒情诗。“永恒的主题”使抒情诗打破统治文坛多年的“颂体”,走向新生与繁荣。一方面,老一代抒情诗人重新得以肯定,新一代青年诗人开始崛起;另一方面,诗歌的题材更为宽泛,风格呈现多样化特征。“永恒的主题”无疑在表现自我、抒发性情方面找回了真实鲜活的生存个体———“自我”。  相似文献   
29.
太平军复克安庆后 ,积极开展根据地建设。安庆根据地成为太平天国统治时间最长 ,形势相对稳定的根据地之一。  相似文献   
30.
汇率制度的未来:当前的国际争论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洲金融危机后,在国际政策圈和理论界对国际金融架构的讨论中,汇率制度成为中心论题之一,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中间制度消失论”的兴趣,由此激起了各方热烈的讨论和交锋,全面分析和透视这场国际争论可以发现,各方就未来汇率制度提出的许多建议,既在某些方面达成了一致,也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国际汇率制度的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场讨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