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987篇
科学研究   75篇
各国文化   11篇
体育   100篇
综合类   81篇
信息传播   19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11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新时期以来的文学理论在不断的建构和解构中力求突破传统的话语样态,寻求自己的身份空间。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兴起文化研究的理论建构,是对文学艺术自律论的逆动;其丰富了文学研究方法,扭转了文学边缘化的逆境。大众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新变在文化研究中得到了关注,多学科学术资源在文化研究中得以整合,但文学理论自身的问题视野与价值立场却在文化研究中缺失。文化研究成为了大众文化的同盟,其在价值多元的口号中生成虚无立场。  相似文献   
52.
《中国音韵学研究》是研究汉语言文字学的重要经典著作之一,它的出版标志着现代音韵学的诞生。但古音字类表存在的一些讹夺等现象尚未引起前修时贤的关注。现参照《康熙字典》、《广韵》等辞书,分类列举古音字类表的疏漏现象,并以声母表和韵母表中韵字对应的情况稍加说明。  相似文献   
53.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应用型课程,针对当前《计算机网络》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结合宿州学院《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开展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以推动《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深化变革。  相似文献   
54.
实验研究得知,相较于终结性评估,形成性评估应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不仅能够更为有效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且更能有效地提升听力学习绩效;形成性评估更能激发学生的听力学习自主性和合作性,提高其听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形成性评估能促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改进听力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绩效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两种对应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兼容型词表包括字面对应、概念对应和虚拟对应3种形式.<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对应方式为侧重理论分析的基于类目涵义的一体化对应方式和侧重实践应用的基于文献标引的一体化对应方式.我国兼容词表的对应方式将会逐渐过渡到以基于文献标引为主的对应方式.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56.
57.
本文在分析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探究学习”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得出了“探究学爿”法非常适用于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结论,并结合淮海工学院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具体实践,分析了“探究学飞”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起到的作用,文章最后通过对几年来培训数据的对比和分析,验证了上述结论,并阐述了培训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本文针对目前分布式计算安全领域涉及到信任模型和信任管理技术研究中的不足,重点对信任模型的描述能力,信任关系量化的形式和影响信任关系的因素等进行研究.力求加大信任模型对信任关系的动态性、主观性和多属性建模的支持,改善信任评估的准确性和动态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体育事业的拓展,对中华武术,特别是传统武术提出了新的挑战。面临新的形势,如何传承发展传统武术,就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武术工作者肩上。  相似文献   
60.
The goal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examine intercultural knowledge development during a short-term study abroad program focused on language and cultural learning. Interviews with students were conducted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program, allowing for a qualitative approach to analysis, supported by quantitative measures. While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have relied on qualitative data, this is the first analysis of intercultural knowledge development based on a qualitative, pre- and post-program design. Intercultural knowledge development was identified considering the change and growth in student knowledg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experienced a change in the salience of intercultural knowledge themes over the period abroad, focusing on City life and Schedule differences mor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rogram than at the end. Such shift may be indicative of cultural adaptation during the program.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d intercultural knowledge growth over the period abroad, with the greatest growth being related to knowledge themes of Big C (e.g., culture and history), daily life, food and drink, and values and politics. These results led to a distinction between types of knowledge that traditionally have been included in definitions of intercultural knowledge, an analysis of context as it intersects with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a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cultural knowledg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Furthermore,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for cultivating intercultural knowledge during short-term study abroad program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