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73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4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解读与浅论徘徊于出世与入世之间的苏轼,是如何把儒家的入世思想与释老的出世思想融会贯通合而为一,以及该思想对其散文创作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22.
论苏青作品的地域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青是40年代上海沦陷区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以独特的取材角度,显示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苏青作品的内容,既涉及上海市民文化,也涉及宁波民俗礼仪,体现在文本内容、风俗礼仪、方言运用三方面。  相似文献   
23.
论苏赋     
文章分四个部分:首辨伪,认为《苏轼文集》所收苏赋27篇,有两篇非苏轼作品;次编年,考订了前人编年有待商榷之賦;次分体,认为苏賦诸体皆备,他以文赋闻名于賦史, 但他的多数赋仍是骈赋和律赋;最后是苏赋分类,认为苏赋题材十分丰富,含议政、纪游、吊古、咏物,苏轼不善饮酒,而咏酒赋特多。  相似文献   
24.
苏轼是一位乐天旷达的名士,他的思想杂糅了儒释道三家,他的处世态度,文学作品的内容和风格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老思想的影响。《前赤壁赋》亦是这种思想影响下的一篇冠绝千古的佳作。  相似文献   
25.
张爱玲和苏青的创作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阶段,具体表现在:关注女性的附庸地位,审视女性的奴性心理以及批判女性自身的劣根性,实现了对"五四"女性文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26.
苏轼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与他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追求密不可分。其天真的秉性,率真的情怀,求真毅力,和他一心向善,与人为善,时时积善的风格。铸就了他那唯美的、充满人性光辉的人生。他用率真的本质.善意的目光,搜寻美.描写笑.刻画美.创造笑.同时也创造了美丽的生活.美好的人生.闪耀着中国人向往和追求的人性化光辉。  相似文献   
27.
钟嵘《诗品》将陶潜列入中品,且以为其诗源出于应璩,这一断语至宋以后颇受人诟病指责。实际上,钟嵘此说之所以会导致宋以后普遍的批评,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应璩诗颇多亡佚,后人不得窥其全貌;二是陶潜诗由晦而显,至宋而极,后人遂以为应璩不足以笼罩陶潜耳。  相似文献   
28.
周必大作为南宋前期重要的政治家,在当时朝野推崇苏学的政治背景和学术氛围下,十分关注与敬重苏轼。他采用考证、点评、辨析等方法,对苏轼的生平事迹、道德文章进行了深入考察和客观评价,体现了作者独特的人品风范与学问见识。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结概括。周必大提供的不少今人未见的苏轼佚文线索,表明苏轼研究的文献收集整理等基础工作,还需要继续努力进行。  相似文献   
29.
苏廷玉为清代闽南重要历史人物,嘉庆进士,道光重臣,曾按察山东,总督川西,“扬历中外垂三十年”,为清代封疆大吏;然不知何故,自清末民初以来,所有官修正史与学林史籍均无苏氏传记,惟清光绪之《马巷集》与民国时期之《福建通志》、《同安县志》、《厦门市志》有零星记述,然皆散佚不全。笔者据苏廷玉晚年亲撰之《鳌石自蘸圹志》与《鳌石府君自记年谱》对其生平予以考述,并对其所撰《重建泉州元妙观碑记》有关闽南道教历史、道观修建过程与神灵信仰等方面内容予以钩稽梳理,以期对闽南人文之传承与道教历史之了解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0.
在南宋的前期及中期,由于政治风向、社会思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三苏文章得到了君王的褒赞、士人的首肯和民间的追捧,三苏文集的编选、标注及刊印风靡一时,现存的南宋三苏选本就有七种之多。这些选本或依人系文,或分类辑文,体例不一。其中吕祖谦编选的《三苏文集》是较早又较好的选本,其所选之文都是可诵习为矜式者,非如他本繁简失宜、取舍不当,故而该书具有一定的选本价值,在三苏文章的传承、流播历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该书因成书较早且质量较好,还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可以在编纂三苏文集时发挥重要的校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