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972篇
科学研究   22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8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近年来,波斯庄历史成为伊朗学者关注的问题.根据古代文献、考古资料和实地考察,笔者认为唐代来华波斯商人大多并不是来自波斯本土真正的波斯人,而是来自中亚的东伊朗语居民.波斯庄不可能是唐代波斯商人登岸聚居和经商之地.波斯庄佴姓也不是波斯侨民后裔.尽管人们对波斯庄名的起源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它与波斯本土没有任何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2.
随着我国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应根据新世纪人才结构及高等体育功能特征,不断满足新时期社会开展的需求。长期以来,体育课程忽视考核中学生身心素质及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进步的幅度与努力的内容。高校体育中适当穿插一些与体育知识点有关的太极"阴阳观",这样可以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本文说明了太极"阴阳观"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阐述了太极"阴阳观"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103.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歌新鲜活波,独出机杼,诗史上称为“诚斋体”。本丈从自然情怀、理学精神、童心意识、生命体脸等四个方面对其内容特色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4.
清代学术对诗学影响深远而广泛,因为清代是学不废文,文不废学,学术与文学相互融通的时代,学者参与诗话创作蔚为风气,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学者型诗话家群体,大量质量上乘、学术价值较高的学者诗话流行于世。考察朴学家的诗话创作,可以揭示清代学术对诗话的繁荣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张元济是现代出版业之父。本文试以搜访和求购丰赡的善本书资源、精校精勘的为人作嫁襟怀、坚实的出版步履三个方面为切入点,以张元济对古籍的整理为视角,探讨张元济对古籍整理的贡献。在出版产业化的今天,研究张元济对古籍整理的贡献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杨荫榆年少时遭遇了一场不幸的婚姻。她的大胆抗婚将这个可能是一生的悲剧化为了短暂的闹剧。挣脱了婚枷姻锁之后,杨荫榆从此不再婚嫁,而是一反妇道走上了读书、留学、从事教育的道路。她在留学期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教育事业上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38年1月1日,她为保护同胞,孤怀斥敌,最终惨遭日军杀害。  相似文献   
107.
《切韵》的产生是隋代音韵学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与此相对应,隋代诗人在创作实践中也有意识地追求声韵的和谐圆美。对隋代现存诗歌押韵情况进行考察,总结其押韵特征,从一个侧面揭示了隋诗在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杨少衡近些年小说创作的幽默调侃风格为其作品增色不少。但在显露独特艺术个性的同时,他的小说也开始形成套路,有时甚至给人以刻意为之的感觉;而且其小说的这种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还冲淡了小说主题的严肃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的生活经历、小说观念以及幽默的性质所致。  相似文献   
109.
张镃是南宋中期诗坛的一位活跃人物。他与杨万里过从甚密,堪称知音。他们的交游对诗歌创作产生了较大影响:一方面,张镃虽未正式执弟子礼,但是内心一直师事杨万里,推赏其活法并努力摹仿;另一方面,杨万里视张镃为中兴后劲,尤赏其诗之“工”,由于他的鼓吹称扬,张铉诗名日隆。但张镃诗歌缺乏较为鲜明的艺术个性,表明他对杨万里的学习终究是取貌遗神。  相似文献   
110.
杨朔与余秋雨散文是当代散文史上的两颗奇葩,尽管跨越了30年时空,但他们的散文在创作流变上经历了一个从创新的"范式"到僵化的"模式"的过程,二者的散文不仅有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迎合也有着内在精神上的契合.这样的相似之处是与他们所处的历史语境紧密关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