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691篇
科学研究   42篇
体育   80篇
综合类   61篇
信息传播   3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比较概念作为比较教育学科的立根之本亟需反思和创新。走出仅仅关注静态现象区分、排斥异质比较、否定教育现象内比较的陈腐逻辑,构建融现象比较与本质比较、同质比较与异质比较、内比较与外比较为一体的全新比较观是比较教育学科繁荣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12.
说"变态"     
当前中学生动辄将某人的行为或某种现象归之于“变态”,是一种较为普遍存在的校园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语言现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个词语的使用情况加以考察,结合其使用的情境细究其表达的涵义,尽管复杂多样,但并无恶意。“变态”的使用,既能帮助他们宣泄不良情绪,又能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这是“变态”在中学生中持续流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3.
五四反传统,树立了新的主体精神,也带来了新的个体关怀的问题,这问题在专业的思想家那里没有来得及思考,但是在鲁迅的小说中却有很多方面的描写,也有很多的思考,对于死亡该如何看,鲁迅认为该勇敢的承受痛苦,用理性克服痛苦。  相似文献   
114.
远程教育“无显著差异现象”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当前关国远程教育界最有争议的“无显差异现象”研究进行了介绍、分析和评价。此研究的作罗塞尔在概括了以前355项远程教育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参加远程学习与面授学习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存在显差异。我们通过分析发现这类研究在设计思想和研究方法上有一定局限性,并建议今后的远程教育教学和研究应该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并正确认识技术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5.
了解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差异,以其文化现象为切入点也不失为一条捷径,文化现象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特殊的文化现象-数字文化为突破口,对俄汉两民族独特的数字文化进行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16.
近代中国离异与回归现象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离异与回归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之所以离异,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是内因,而西方文明潜移默化乃外因。在回归的动因上,传统文化的顽冥根深是内因,对西方文明的失望是诱因。总体而论,近代中国西化的成就极低,离异明显不足,难度极大,大有半途而废之势,而回归的力度则因传统文化对异质文明的强大排斥力而显得不可阻挡,这是一个值得总结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7.
汉水文化史上八大文化整合现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水中上游地区自古分属陕西、湖北、河南等不同的行政区域,文化差异性大,历史上有八大文化整合现象以不同的形式把汉水中上游地区整体粘合在一起,对整合汉水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8.
二十多年来,中小学数理化教学改革往往侧重于从师生关系这一视角入手去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效果也并不见佳.事实上,只有从学生的对象性关系入手,即从学习内容和方法入手才能真正地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本文论述了加强现象板块教学的重大意义,以及学生学习这一板块的各种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19.
从认知语法角度可把存在句划分为包含关系、承受关系、接触关系和相对位置关系四小类,现象句凸现了动体论元,是分别在起点和终点来看待动体的移动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20.
梁宗岱是 2 0世纪 30年代很重要的文艺理论家 ,很注重新诗理论的现代性建设 ,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梁宗岱以一种高度现代化的文化建构方式 ,融汇贯通中西文艺传统 ,建构起了“体验的形式诗学”。他在审美把握的基础上认为诗不仅是体验的、形式的 ,而且在其总体的境界上是“丰富 ,复杂 ,深邃 ,真实的灵境”,也就是“象征的灵境”。梁宗岱的新诗理论是对中国新诗发展流弊——反诗倾向的反拨 ,为中国新诗朝现代化的纯正方向发展作出过应有的贡献。梁宗岱的新诗理论对今天具有诸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