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篇
教育   197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多语教育已经纳入全球教育体系当中,并随着教育的普及走入人们的生活世界。从发展观的角度来看,人类通过多语教育认识世界,将自我和世界相融合,促进人类的和平发展;从过程观的角度来看,多语教育是一个“体会、领悟、品味、咀嚼乃至顿捂”的过程;从否定观的角度来看,多语教育是一个敢于否定自我和借鉴他人的过程;从批判观的角度来看,多语教育好比一个思想观点相互“厮杀的战场”,持不同观点的人在这块领域上相互碰撞;从反思观的角度来看,多语教育的成功需要反思的智慧,这种智慧要时刻伴随着我们,贯穿多语教育始终。  相似文献   
172.
元语否定机制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绘性否定和元语否定是八十年代荷恩对否定的具体分类。他认为描绘性否定否定句子的真值条件,而元语否定否定句子的适宜条件。卡斯特则认为语言中的否定我论在描绘性否定中还是在元语否定中都是一种真值否定。所谓的元语否定其实是一种“回声用法”,但回声用法并非元语否定的充分条件。根据“使用”和“提及”的区别,元语否定中否定的只是语言的一种“提及”。  相似文献   
173.
翻译体(translationese)是我国各类翻译作品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翻译体的存在使译文生硬、晦涩。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存在,该文提出在翻译中可采用视点转化的方式。几种常见的方式包括:词类转化、正反转换、主体转换等。这些方式的使用可使译文摆脱翻译腔,显得更自然、更流畅。  相似文献   
174.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从所有制角度研究、认识历史,从宏观上把握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事实上,他们所关注的主要是所有制的两次大转变,即两次否定问题。从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包括奴隶制、封建制)的过渡,即实现、完成了第一次否定;从资本私有制这个私有制最高形式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迈进,则实现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否定。由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再到更高级的共产主义公有制,人类完成两次否定过程,达到否定之否定的肯定,实现人类社会一个圆满的结局,即黑格尔所谓的“圆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晚年倾心研究“上古历史”一方面是要弄清楚第一次否定过程,另一方面要为第二次否定寻找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75.
语法中的否定部分在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是一个重要的语法概念.由于中文和英语在句法上的不同使多数学生对英语中的否定没有充分理解.因此在进行翻泽时,容易造成错误.针对这些不同,提出一些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6.
羡余否定现象反映了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性,否定标记词在羡余否定格式中不表示否定义,但是起到了强化否定和表达主观情态的功能。羡余否定的存在具有理据性,文章运用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羡余否定形成的动因和机制,认为它的形成动因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与言语表达者的主观认知有着密切的关系;羡余否定的形成机制主要有语法化、词汇化、概念叠加和构式整合。  相似文献   
177.
思维一旦出现自我否定就必然出现悖论,通常人们从肯定或否定一悖论,到否定或肯定它的推理都是合乎逻辑的,黄展骥先生提出的说谎者悖论(黄称为“‘强化谎者’悖论”)的推理犯了“复合命题”谬误的观点,是颇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78.
从英语的否定表达方式入手,结合法律英语的特点,应用法律语料库,从词、词组和句的层面,归纳并探讨中文法律条文中否定的英译。  相似文献   
179.
否定的美学     
本以阿多诺最重要的哲学理论——否定的辩证法为前提,分两个部分论述了他的现代主义艺术美学观。  相似文献   
180.
A modification of the Hill cipher algorithm was recently proposed by Ismail et al.(2006), who claimed that their new scheme could offer more security than the original one due to an extra non-linearity layer introduced via an elaborated key generation mechanism. That mechanism produces one different encryption key for each one of the plaintext blocks. Nevertheless, we show in this paper that their method still has severe security flaws whose weaknesses are essentially the same as that already found in the original Hill cipher sche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