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3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与杜威的“从做中学”都是针对当时国内的教育弊端提出的教育改良方法,有着相同的哲学与认识论立场,都是深受实验主义思想影响的产物,都有改造社会的理想追求。同时,陶行知也受到了中国传统唯物主义知行观的影响,一贯重视知行关系,并且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02.
陶渊明对辛弃疾的影响是多面深刻的,从个性思想到精神品格,从作品风格到兴趣爱好,从生活情趣到心理倾向,辛弃疾无不打上了陶渊明的烙印。但辛弃疾在接受陶渊明的同时又用自己的个性心灵丰富和发展了陶渊明。而陶渊明之所以能影响辛弃疚,是因为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他们的个人遭遇是极其相似的。  相似文献   
103.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卓冠一代的大诗人。其人格中兼有儒家的济世与“固穷”、隐者的避世与“出世”、道家的超然与自然、文人的漠然与傲然等多重性。这种人生态度和处世方法对中国乃至世界的骚人墨客尤其是唐宋以来的文人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为纪念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建校暨生活教育运动80周年,2007年3月14日,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和南京晓庄学院联合主办了"陶行知与当代教育"高层论坛,来自国内14个省市以及新加坡的陶研学者共80余人,就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陶行知的民主教育思想、教育创新思想、教育管理思想以及陶行知的信仰诸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探讨,学者们一致认为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当前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5.
试论金源诗学的尊陶之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批评是金源诗学的重要内容。金人往往以陶渊明自况,或以陶诗为标准去评价诗人诗作;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相适应,金人对陶渊明人格精神的评判尤重其"耻事二姓"的忠义和节操;金人还十分精辟地分析了陶诗的现实精神;此外,金人对陶诗的美学品质也作了十分精彩的阐释,并创作了大量的和陶、拟陶、集陶类作品;尊陶与金代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世积离乱的社会现实及与此相关的文人心态有密切关联,也与金源诗坛深受苏、黄特别是苏轼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6.
从白居易当时的思想状况和《醉吟先生传》中所写的内容看,他并末学成《五柳先生传》,而是自觉不自觉地走上刘伶《酒德颂》路子,成为它的嗣响。  相似文献   
107.
教育大师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的著名命题,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德育思想,认识其德育思想的特点和价值,对于当今学校的穗育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8.
陶行知是教育家,也是位演讲家。他的演讲风格完美,语言特色鲜明:通俗易懂,简洁精当;幽默风趣,生动形象;引譬精警,说理透彻;态势语言,辅助补充。该文对陶行知演讲语言的这些鲜明风格进行了逐一剖析。  相似文献   
109.
从1500年来众多读陶、研陶的接受文本中,梳理出64家陶诗佛音解读文字,基本反映了历代士人尤其是现当代学者对陶渊明佛教思想接受认同的大致情况。虽则如是,但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佛学视野”中,陶渊明形象又各有特色,这正是一般接受者所不熟悉的地方。对各个时代的陶诗佛音接受情况作简要的笺释和综述,旨在说明对陶诗佛音的接受既不是一两代学人的狭隘认识,也不是几个学者的偏执识见,而是世代皆有并逐渐深化的一种学术共识。  相似文献   
110.
陶希圣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究竟占有何种地位?陶希圣最大的史学贡献,是创办和主持了《食货》半月刊。《食货》的创办,是陶希圣对中国社会史论战作学术反思以及在政治失意后转向教学之境遇的一个结果,也是适应时代思想和学术发展的需要,开拓历史研究新领域的一个结果。《食货》创办的史学意义,在于明确打出“社会史专攻”的旗帜,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开展,起到了拓荒与奠基的作用,在中国史学融入世界史学新潮的历程中,起到了推进的作用。《食货》的成功,得益于陶希圣在会通史料与理论之研究理路上的探索。所有这些对他在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最好的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