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1篇
体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章试图探讨访谈法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文章首先通过梳理访谈法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来概括教育研究中的访谈法的主要特点。其次,文章集中分析访谈案例,考察访谈法在教育研究中的具体应用。文章以陶行知研究为个案,以“无结构式”的深度访谈的方式采访了相关专家,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陶行知的日常生活细节和生活教育的现场感。文章认为,访谈法丰富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内涵,使我们对陶行知先生的生平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对他的教育思想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对还原一个客观、生活化、人性化的陶行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最后总结了访谈法的优点和局限。认识这种优点和局限,能够让教育研究者更好地发挥访谈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陶渊明归耕园田,创造了独特的诗歌意境与风格。八百年之后,南宋词人辛弃疾推崇陶渊明人格诗格,作品中大量提及陶渊明、赞美陶渊明,并引用陶诗陶文,由此可以看出他对陶渊明的接受与体认,也可以看出他虽身处逆境,但依然不忘国家安危的那种儒家的"担荷"精神。  相似文献   
73.
文天祥与陶渊明所处时代和经历的相似性,使得他具有陶渊明抽身险恶官场、退隐山林的情结,也同样富有陶渊明隐居中悠然自得和隐中欲仕矛盾心态的情结,更脱不开陶渊明“唯云甲子”的忠义情结。  相似文献   
74.
创作心境与创作理念的不同,导致诗人陶渊明与华兹华斯对审美观照对象的处理方式各异,使二者诗作形成不同的美学风格:自然客体在前者诗作中是审美观照的主体对象,形成陶诗重直观重体悟的思维方式与淡逸闲远的美学风格;在后者诗作中则是引发诗人沉思或承载诗人情感的媒介,形成华诗重分析重逻辑的思维方式与崇高深邃的美学风格。二者诗作在关学风格上的差异,归根结底是源于中西文化系统中对宇宙本原的认识差异,这种差异影响并形成中西截然不同的美学机制与文化规则。  相似文献   
75.
论陶行知的健康教育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明  鲁月强 《体育学刊》2002,9(3):129-131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了以生活教育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纲的人民教育理论,健康教育是其人民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一贯重视健康教育,奉行“健康第一”的原则,提出了健康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包括注重身体运动、用卫生代替医生、就重饮食营养的调节与改进、坚持卫生教育以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合理的生活制度来达到健康等,陶行知的健康教育思想对目前的学校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学校教育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使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成长,才能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6.
该文系统概述潮籍近现代著名学者温丹铭先生的生平事功和其丰赡的学术和艺术著述;同时论述其治学对现当代著名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对“李广愤愧自杀,这是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现”的观点提出异议,客观地揭示李广悲剧的原因;关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问题,在“官俸说”、“五斗米道说”之后,提出“口粮说”;对《诗品》将曹操列为下品的问题,发挥朱东润先生的观点,对他说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78.
龚鹏 《宜春学院学报》2020,(2):66-69,98
当前,文旅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所向。本文以宜丰陶渊明故里发展乡村旅游为例,探讨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情形。文章认为陶渊明故里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区位条件以及类型多样的旅游资源等,故而宜丰陶渊明故里应编制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陶渊明文化为核心,精心打造多想旅游产品和旅游购物品,增强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提高陶渊明故里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相似文献   
79.
"统觉"是赫尔巴特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常能"是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中的一个重要用语.在教育独创思想的构建上,"统觉"论为"常能"论呈示了一条科学的"试验"路向;在教育重要目标的达成上,"统觉"论为"常能"论提供了一种有益的"组合"模式;推行素质教育,可借鉴运用"统觉"与"常能"所含的科学因素.  相似文献   
80.
在 1979年至 1985年这个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史上的重要转折阶段 ,陶研工作者们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性质、内涵、学术地位、历史作用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探讨和争鸣 ,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实现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的复兴及其与中国教育理论创新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