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96篇
科学研究   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夜谭随录》的作者和邦额为满族镶黄旗人,故其作品中多有满族特有的文化展现。《夜谭随录》不但语言颇具东北方言特色,其内容更有大量关于满族之宗教信仰与民间风俗的描写,充分展示了满族民间的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112.
与谭恩美的前四部小说相比,《拯救溺水鱼》无论是作品主题还是写作风格,均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突破.人鬼混同的“幽灵”叙事、神秘的东方之行和奇幻的经历,无不使这部作品呈现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美国游客“追随佛祖足迹”之旅充满艰辛坎坷,在古老的东方遭遇了各种离奇、荒诞的经历,却寻找到了心灵的“香格里拉”.谭恩美编织了一则现代寓言,呼吁人类相互理解和尊重,同时为现代社会逐渐丧失主体地位的人类指出一条摆脱困境,通向心灵王国的道路,体现出作家的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13.
清代文人王士禛一生创作了《池北偶谈》、《皇华记闻》、《香祖笔记》等七部笔记杂录,其中多有小说作品。《池北偶谈·谈异》代表了其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其小说创作的精华。王士禛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用词、内容等方面表现出崇奇尚异的审美取向,而这与其人生经历、心理体验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4.
结合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及《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等文件,对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地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办馆条件、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读者服务等图书馆建设主要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以透视两个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5.
谭嗣同《报章文体论》虽是一篇论战文字,却涉及对新兴的报章文体的认识,因此,成为中国近代新闻史上重要的理论文献。就此文的针对性而言,此文主要针对湖南守旧派对于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攻击的反驳。所谓"报章文体",也并不是一种文体的专称,而是说报纸上使用了古已有之的各种文体,也可以理解为报章不同于传统著作一书一体的、那种汇集众体于一身的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116.
连歌是格调高雅、古典式的诗。其后,连歌渐渐被一种称作"俳谐"的幽默诗而代替。俳谐和连歌一样,也是由十七音和十四音的诗行组合的诗。因为俳句的翻译一直都是有争议的话题,本论文笔者试着采用自由体,做到不失愿意的手法,对室町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俳谐作品进行翻译和鉴赏。  相似文献   
117.
谭嗣同的《仁学》是中国近代一部思想性极强的著作。从墨家思想、儒家思想、西方民族主义思潮3个方面对谭嗣同思想之开放性进行探析,可得出该书将传统文化赋予具有现代性的内涵,符合现代化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8.
《初潭集》是李贽收集《世说新语》和《焦氏类林》中的材料重新分类编辑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说。它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史料故事集,在选择材料及评点中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书中有《夫妇篇》4卷,收集了大量品德高尚、有胆有识的女性的言行,并加以评点。从评点中可以看出,李贽主张男女平等和婚姻自主,反对传统的节烈观,对夫妻关系、寡妇及妒妇等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体现了其进步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19.
司马谈、司马迁父子出于史官的职责和自身的学术理想而对先秦图书进行了校勘整理。受其学术理想的限制,校书并没有为后世留下目录学专著。而作为校书的成果,《史记》则展现了司马氏父子的处理文献的方法、图书分类的标准和学术溯源精神,而这些又被刘向、让歆父子继承,奠定了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0.
双反射六分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远方两个目标之间夹角的仪器,在近现代多用于航海中的地理纬度测量。晚清时期,双反射六分仪作为一种天体测角仪器,以“纪限仪”之名被引进中国,它与明末清初由传教士引进制造的纪限仪名称相同、功用类似,但在外型、构造和使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早于双反射六分仪入华而采用同样光学构造的八分仪,也存在不同译名。本文梳理、辨析了早期介绍双反射六分仪知识的文献,并考察其在晚清的应用情况,可供科学技术博物馆对六分仪早期入华传播应用的历史脉络作更清晰的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