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911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5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陶行知的考试观是陶行知教育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主张摈弃旧的考试制度,注重创造的考成,维护考试的公正。研究并借鉴陶行知的考试观,有助于我们改革高校考试制度,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92.
身处初盛唐诗歌革新历程中的张九龄,继承了陈子昂的诗歌革新精神,但与陈子昂高倡“汉魏风骨”不同,他则大力标举陶渊明,成为唐代第一位真正理解、全面接受陶渊明人格精神和艺术精神的诗人。他的诗在主题、意象、结构、语言和风格上都与陶渊明诗文达到了高度相似。张九龄这种审美兴趣,极大地影响了盛唐诗人的审美追求。这样,他既弥补了陈子昂的理论缺失,又为唐诗的发展演进注入了真淳、自然的美学内涵,继陈子昂之后进一步涤荡了初唐宫廷诗风的板重雕琢,有力地推动了盛唐诗歌的健康发展,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在《道德经》中,当“道“作为世界的本质的,它表现为“无“与“有“的统一;当“道“作为世界的规律时,它表现为“自然“与“无为“的统一。当“道“作为世界的本原时,它表现为“无“与“有“、“自然“与“无为“的统一。  相似文献   
994.
《管子》是法家的代表作之一。贯穿《管子》思想的主流是其道法思想,即用道作为立法的标准和指导;"道"是"法"得以成立的最高依据,是"法"所以享有普遍性、公正性、恒常性的根本原因;道是最高范畴,其内部分为德礼与权法两支,两者互为补充,构成和谐之道。  相似文献   
995.
先秦道家哲学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贵生养生思想成为其生命教育哲学的核心.生命的自然性、生命的自由性、生命的精神性和生命的艺术性是其生命教育哲学的主要内涵.在我国当代课程与教学变革背景下,重新解读先秦道家生命教育哲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明末清初通俗小说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稿费制的雏形。所谓稿费制雏形即文人出卖书稿给书坊并获得稿酬的初步形态。通过稿费制雏形,书坊得到充足而高质量的稿源,小说作家则以卖文谋生。稿费制雏形为小说的刊刻提供了途径,为小说的创作和繁荣提供了契机,促进了明末清初通俗小说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7.
“道”为孔子思想体系的中心范畴,孔子的学说是道学。孔子道学并不仅仅是经验层面上的伦理知识之学,而是具有超验本体层面的、可以执一统多的人文整体精神的思想体系。孔子的道学形上学主要表现为价值的或境界的形上学。孔子主张个体生命以“道”(天、天道、天命)作为人的存在与发展的超越性根据,通过“礼”这一中介推展出伦理、规范和内在超越之路———践仁以知天,即使人在道德的自我修养过程中达到与无限的“天道”、“天命”合一的境界。因而,他的道学形上学体现出即超越即内在、本体与工夫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998.
陶渊明生活于玄学盛行时期,玄学中尊重个体人格,肯定自然人性的思想深深地影响到他,"自然"成为指导陶渊明生活和创作的最高准则。他从容地实践着崇尚自然的主张,使得他的生活和诗歌皆接近于自然化的境地。  相似文献   
999.
颜元在批判朱熹理学的过程中展开他对道艺关系的探索,坚持以重艺为理念,以习艺为方式,达到“道艺一致”、“一滚加功”,获得技艺与道的双赢。颜元的道艺思想表达了他对传承三代文化的担当,对儒学的重新解读,以及开拓儒学发展新方向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00.
道法传统与立法宽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中国传统刑事政策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之一,也是人定法的根据.立法宽简是道法传统的重要主张,并对中国古代立法影响深远.立法宽简应成为当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立法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