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518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31篇
综合类   40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福建古田临水宫是一座仿唐式道教庙宇建筑,宫内装饰精美繁多,手法多样,寓意深刻,是宗教文化与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完美产物,直接反映了古田临水宫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地域特征。研究围绕古田临水宫室内装饰和陈设艺术两个部分展开,从艺术的形式题材、图案色彩、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梳理了装饰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其装饰艺术映射出道教庄严神秘的文化气息,又透露出皇家建筑至高无上、高贵威严的格调,带有“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唤起世人对临水夫人陈靖姑事迹和精神的认识理解,以及对临水信仰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  相似文献   
82.
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分别对应于静态和谐与动态和谐。从社会和谐的角度论,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启发我们应识别和区别对待存在于社会个体身上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异质性。借助这样的视角领会和谐社会的议题,便于我们进一步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家文化中体认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的思想资源,挖掘道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83.
圣佑寺是新疆保存最完整的喇嘛教四大庙宇之一。圣佑寺建筑宏伟壮观,气氛庄严肃穆,是昭苏县境内蒙古族牧民进行宗教活动、求神祈祷的场所。始建于公元1889年。借用民族学、文献学和宗教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对圣佑寺的组织结构、宗教活动、寺产及收入来源、僧众组织情况等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向学界展示在西域多元文化背景下,藏传佛教寺院文化的独特性与包容性。进一步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并存的地区,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4.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其道教文化资源异常丰富。本文对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如下设想:"修旧如旧",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齐头并进;大力推广武当功夫品牌,促进武当山道教文化产业的发展;另辟新径,加大对武当道教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丰富旅游项目,将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  相似文献   
85.
老子其人与《老子》其书,已被一些人严重矮化与俗化。其实,老子是东土民间第一位大道,《老子》的目的在于展示道的境界,留下道的文化,使人们有所参照,不至丧尽道德与本性,最终能明白真理。《道经》论及至高无上的道、道的基本特性、得道者的表现、求道的途径等命题。《德经》论及道与德的关系、德的运行规律、大德之士的表现、如何德治天下、如何修养道德等命题。它们以“道”、“德”、“无为”为核心,无不指向修习身心、返朴归真的非凡意义与根本做法。  相似文献   
86.
汉画像中有许多表现道教升仙长生思想的图像,而神蹻也是常伴升仙者左右的神性物.神蹻是道教思想直接影响的结果,是汉人不迂执于现实长生成仙的体现,传达出汉人对得道之"道"的理解和认识;神蹻也是汉人忧患意识的焦点性栽体、得道主体观的象征和其社会性孤独感的变相表现和避难所.  相似文献   
87.
寺庙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的寺庙建筑,从北魏开始在中国兴盛起来。这些建筑记载了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宗教的兴衰,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8.
略论孔庙与闽台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庙是儒学文化的载体,闽台地区孔庙的建置过程,反映了儒学在闽台地区的传播过程。泉州府文庙是福建省最早创建的文庙之一。明清以降,泉州府文庙与台湾孔庙之间的文化交流,沟通了两岸人民的情谊,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9.
简论庙会与中国农耕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庙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独特的组成部分,充分反映着广大民众的心理诉求和风俗习惯,其中的很多活动,都与中国传统的农耕文明的运作方式相适应。从根本上说,庙会是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从庙会祭祀活动中的诸神、庙会节日时间的选取,早期祭祀的社会功能、庙会中的祭祀对象的文化渊源等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明显的农耕文化的影响印记。  相似文献   
90.
中国古人写小说往往隐晦姓名,但常讲究在文本开头和结尾处以隐喻、暗示等方式留下自己真实身份的痕迹。本文在笔者公开发文已对《西游记》第一二回关于其最终定稿人为明代万历时期江苏茅山乾元观全真道士阎希言师徒的有关隐喻、暗示进行破译的基础上,进一步破译其第一、二回和第一百回的隐喻暗示,包括其对当时茅山正一道派的讽刺,对阎希言师徒所在茅山乾元观和定稿人姓“阎”的显示等,进一步证明今本《西游记》最终定稿人就是阎希言师徒。文末还针对有关疑问,说明《西游记》定稿时,文艺作品采用隐喻、暗示等方式非常普遍:阎希言师徒在《西游记》定稿时不署真实姓名.也是政治原因使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