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7篇
教育   771篇
科学研究   17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65篇
信息传播   3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国西部地区体育旅游业发展除受到经济发展因素和人们的消费水平制约外,主要问题还包括管理体制滞后,服务意识和质量较差;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深度,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基础设施滞后,宣传促销不够,环境保护乏力等。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2.
张玉婷  徐晓林  陈涛 《现代情报》2012,32(6):46-50,54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旅游信息化和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展仍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缺少以游客为出发点的信息服务系统研究。本文尝试从游客情感角度出发,运用场所依赖理论基本内容,通过对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系统内容与场所依赖形成的关系分析,针对出行前、旅行中、旅行后3种旅行状态分别总结旅游目的地信息服务系统构建模式,以期丰富旅游规划的内容研究。  相似文献   
93.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应用SWOT方法综合分析阆中古城发展旅游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强市场竞争力,必须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作好旅游形象定位,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强宣传促销和人才培养等等。该研究结果对阆中古城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及四川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4.
张彦娣 《科技广场》2012,(5):184-187
本文从地质科普旅游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地质科普旅游的内涵及特征;对地质科普旅游线路设计原则进行探讨,提出教育性、参与性、启发性三大原则;以龙虎山旅游栈道为例,分析了其规划依据、规划方案,包括其规划思路、规划原则;最后,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对地质科普旅游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5.
费维峰 《科技广场》2012,(7):246-249
目前区位优势转换为旅游经济优势的中间环节——"高铁"的出现,为旅游业的腾飞带来了机遇。文章从"高铁"带来的"小时旅游圈"和"同城效应"等方面探讨了安徽省旅游经济由于交通格局的改变所带来的旅游市场的改变。  相似文献   
96.
李颜 《科技广场》2012,(8):214-218
文化旅游是旅游产品结构高级化的必然结果,发展文化旅游能够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本文考察惠州旅游发展状况,指出惠州旅游产品中占主体地位的仍然是观光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才能做大做强惠州旅游业;对惠州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条件即文化旅游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市场条件、旅游接待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7.
闫兴亚  涂远芬 《科技广场》2012,(10):246-248
相比于工业文明来说,生态文明是一种高级且更为先进的现代文明新形态,而且它的核心主张是从传统的人对自然的统治转变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本文以江西省为例,结合其当前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及影响,对未来江西旅游业发展的相关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8.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剖析出洞庭湖区域体育旅游的资源现状,探讨了发展洞庭湖区域体育旅游业可能给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制定出要实施洞庭湖区域品牌战略,树立体育旅游区域形象;加强三市体育旅游资源整合,发挥区域优势;推行人才战略,积极培养体育旅游专业人才;挖掘民族传统体育潜力,吸引游客参与的开发区域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9.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探究我国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实施目标下我国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政府和公众对健身体育旅游观念陈旧;健身体育旅游项目的经营管理体制不活,市场促销意识不强,项目或产品建设缺乏力度;健身体育旅游总体消费水平偏低,人均健身体育旅游消费水平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健身体育旅游尚未形成规模;促进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发展的动力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体育旅游需求与健身体育旅游资源之间的矛盾突出是《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实施目标下我国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瓶颈。为此,提出构建和完善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健身体育旅游产业基地、加快城市周边乡村健身体育旅游度假地的建设、大力发展健身体育旅游保险市场、充分利用大型国际体育赛事场馆资源的后续效应,拓宽休闲健身体育旅游资源的发展空间及建立健身体育旅游资源保护补偿机制等发展策略,破解制约健身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瓶颈,对促进我国全民健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0.
澜沧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异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旅游资源形态与特征是流域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流域角度分析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能够更系统地解析旅游资源的自然特征和变化规律,有助于科学合理地保护与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流域旅游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澜沧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水平地带性方面,随着纬度变化,各类旅游资源主要类型均表现出纬度地带性空间分异;②随着海拔的变化,局部资源单体景观具有垂直地带性分异特征;③旅游资源沿澜沧江干流和支流水系呈带状空间分异;④主体旅游资源主要沿交通干线G214分布;⑤建筑与设施类资源单体围绕城镇集聚分布。基于流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从空间发展、产品开发和区域联动的角度提出了澜沧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澜沧江及其它流域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