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1篇
教育   354篇
科学研究   22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3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5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重庆市区投资环境评价系统是一个将数据库、地理信息系统、评价分析模型和专家系统集成在一起的一个集成化系统。系统中投资环境评价因素的选择充分地考虑到影响投资环境的区位条件与自然条件、交通与经济条件、人口与社会条件、融资与设厂潜力等因素。并针对不同要素按不同投重庆市区、投资环境、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12.
从网络效应出发,探究信息通信技术使创新空间分布趋向均衡的理论机制.利用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门限回归模型,检验在不同互联网普及程度下各类创新主体对城市创新产出贡献的门限效应.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内,创新主体位于互联网普及程度高的城市对创新产出具有更高的边际贡献,互联网普及率13.67%和38.98%分别为创新主体边际贡献门限效应的两个临界点,达到38.98%后大学、外资企业、消费者的创新效率达到最大化,而政府干预作用相对降低;早期阶段,中心城市率先达到互联网普及的临界点,但随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消弭了城市间互联网"接入鸿沟",大部分城市突破了互联网普及的门限条件,互联网快速普及促进创新空间分布趋向均衡,为摆脱极化陷阱创造了条件.据此从城市群层面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协调区域平衡发展战略提出建议:关注中心城市的创新发展,集中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创新;以数字经济发展为契机,优化调整创新空间分布;推动协同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在更大地理范围内将创新主体纳入网络效应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3.
珠三角都市型农业(UA)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珠三角都市型农业发展现状,论述了都市型农业的空间——功能分区,并据此构建了一套定量的珠三角都市型农业评价指标体系。在确定指标权重时,引入熵的概念,避免了层次分析(AHP)等常用方法所带来的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模糊综合对总体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据此对珠三角9个城市都市型农业发展水平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及所面临的改革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4.
浙江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实施,关键得益于在总体战略构想及体制机制的创新实践,其特点主要表现为:科学建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体系;不断完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制度框架;逐步优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机制模式,从而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力量协同参与的动力机制和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15.
额信贷政策作为再就业工程的新思路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中均得到认可,但在中国城市却还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即扶贫效应没表现出连续性。本论文描述了阻碍其可持续发展的直观表现与原因,并进一步阐述了促进城市小额信贷扶贫可持续发展的建议:按经营实力分类建立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对商业银行进行财政贴息建立补偿机制;齐抓共管解决还款难题建立专项资金滚动模式;打破二线运作模式建立第三方组织;确保项目成功建立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116.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满足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供给因素、需求因素以及制度与规划因素;然后利用武汉市1993年-2005年的相关数据,应用主成分回归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增长、城市非农化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土地增量供给是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认为,选择土地产出率较高的工业用地模式,加快产业结构优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促进,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增量供给和构建土地集约利用长效机制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7.
中国1981年-2007年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赵可  张安录  马爱慧  苏向学 《资源科学》2010,32(12):2329-2335
为考察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中国1981年-2007年的两者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增长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会偏离长期均衡,城市建设用地长期对短期偏离均衡的调整力度为44.9%,而经济增长偏离长期均衡时,仅以9.4%力度被调整到均衡状态;②经济增长是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Grange原因,而反向关系得不到实证支持;③经济增长带来的冲击能够解释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50%以上,而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解释水平仅仅保持在10%左右。城市政府应该改变过去城市发展"摊大饼"的模式,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效率,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地型产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相似文献   
118.
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文恒  牛叔文  陈辉 《资源科学》2010,32(5):917-923
中国城乡发展差异显著,消费水平不一,造成人口消费占用的资源环境空间差距较大。本文探究城乡不同消费群体的资源环境影响效果,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促进城乡科学协调发展。基于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单位人概念,研究了1957年-2005年中国城乡消费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时序变化及相对状况。结果表明,当前1个单位人对环境产生的压力相当于1950年代6~7个单位人的压力;1个城镇居民消费占用的资源环境空间约相当于3个农村居民消费占用的空间;城镇居民对资源环境影响强度超过农村居民约20年;城镇居民对资源环境影响总量增加了34.2倍,农村居民增加了8.33倍;1957年城镇居民对资源环境影响量占36.09%、农村居民占63.91%,2005年城镇居民占68.05%、农村居民为31.95%;1997年之前农村人口消费对资源环境影响量占较大份额,1997年以来城镇人口消费成为资源环境影响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9.
城镇失业人员致贫因素实证研究——以西安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间,在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开发式扶贫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大规模减贫成就,为全球的反贫困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及国有企业改制,城镇贫困问题依然是一个我们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以城镇失业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造成其贫困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依据数据处理结论结合现实社会存在的特殊现象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0.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交通矛盾的日趋严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就成为每位城市管理运营者的首要任务。本文针对城市公共交通线路选择以及公交站场布置提出规划方法及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