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6篇
教育   538篇
科学研究   31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25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教育虚拟社区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其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考察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在介绍教育虚拟社区中教学交往的基础上,从交往目的、交往主体、交往内容、交往方式、交往情境、交往结果等方面对其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92.
该文通过实例介绍了虚拟全景之间、虚拟现实全景与URL以及静止图片之间的链接技术  相似文献   
993.
MPLS VPN是基于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的IP虚拟专用网络,可用来构造宽带Intranet,Ex-tranet.分析了MPLS VPN的优势,对其体系结构进行了说明,并阐述了MPLS VPN的数据转发过程.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通过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的个案设计和行动研究,探讨虚拟学习社区中网络教师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论文提供了指导活动的基础框架和行动过程描述,其他课程可以针对其进行修正;同时为基于网络的实时与非实时教学指导等方面提供案例参考,从而促进网络教师角色、职责转变的具体实现和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95.
虚拟仿真技术发展迅速,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发展趋势良好。文章从虚拟仿真技术在实验教学方面的应用入手,从什么是虚拟仿真、为什么要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虚拟仿真技术在航空航天工程方向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等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996.
随着“虚拟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利用“虚拟机”应用在计算机实验教学当中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操作及科学的思维能力。本文通过阐述“虚拟机”的功能及优点,来深入探讨其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7.
虚拟演播室技术是传统视频技术与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结合的产物 ,它可以把现场视频与计算机影像等实时、无缝地合成在—起 ,是对传统的电视演播室技术的一次重大变革。该文主要讨论了虚拟演播室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等。  相似文献   
998.
PixMaker是一种提供初步2DVR体验的虚拟现实技术的软件,能让你在无需昂贵专业器材或额外浏览器插件软件(Plug-ins)的情况下,在网络上传送令人振奋、互动的网上虚拟实镜。由于这样的特点,使得以往需要复杂昂贵的专门设备支持的虚拟现实技术在现实生活中以及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PixMaker软件基于平面图像的虚拟现实技术的工作原理、基本特色、开发系统的组成及其在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9.
以MCAI的教育特性为出发点,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MCAI中的使用方法。同时对MCAI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00.
The present study details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engagement instrument in the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context. Exploratory and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 were used to obtain the factor structures performed on a sample of 196 and 212 pre-service teachers respectively.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demonstrated four empirically interpretable and reliable dimensions: academic engagement, peer engagement, intellectual engagement, and online engagement. The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results also supported the correlational four-dimensional model with adequate goodness-of-fit indices. Results also depicted convergent and discriminant validity of the instrument. Future research involved in the iterative process of instrument development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