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试论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语境顺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Verschueren的顺应性理论,从交际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入手,通过分析王熙凤言语交际中的语言策略,可以揭示作为言语交际者的王熙凤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达到交际目的而对语境因素做出顺应性选择的动态过程,为“王熙凤”的话语提供一种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2.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以描写一个特定的历史沿革,特定的地域风情见长,在浓郁的乡土风俗画的描写中,作家对民族的道德美,情操美,人性美进行了着力的讴歌赞颂,由于作家独特的人生经历,在创作中童年意识一直统摄着他的审美理想,成为支配他创作的特定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33.
王安忆在当代小说史上,是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作家。对她小说创作的研究,始终是一个热点。研究们对于王安忆的关注,多集中于本的细读和她创作历程的记录,而对于她创作上多次嬗变发生的内因以及她的价值立场的转换,缺乏整体性的研究。这是一个较大的缺憾,同时也给王安忆小说研究留下了进一步深入的余地。  相似文献   
134.
在王安石的诗集中,人际交往诗歌占有不小的比例。一般说来,这些交流的对象大部分都有姓有名有官职。依据人物的姓名及官职,我们便可以追寻梳理对方的社会地位、生活处境以及与王安石的私人关系,从而做到确切理解诗意,全面了解双方的情感交流。然而在这部分诗题中,也有一些是难以落实具体交流对象的。这些人士或是有姓无名,或是无姓有名,或者是虽然有姓又有官职,但到底是张三还是李四却难以落实。本文对其中一些诗题的疑难姓名和相关人士进行了考证和试探。  相似文献   
135.
清代戏剧家王墅的传奇<拜针楼>,孙楷第先生在<小说戏曲提要>中对它评价很高,认为它是清人制曲高出明人的典范.但<拜针楼>在戏剧史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此文作者试从情节安排、结构制形、人物塑造上体味戏剧家的匠心,以使<拜针楼>这块戏剧史上的璞玉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6.
没有中国传统哲学三教合流的融通,没有西学思潮和知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无我之境”一说就不可能产生。王国维视“以物观物”为“无我之境”的最大特征,通向“无我之境”的必由之路,那么“无我之境”就必然是充满丰富哲学意蕴的审美范畴。  相似文献   
137.
盛唐诗人王维有“诗佛”之称,其佛教的“空”观思想在他的诗作中有充分的展现,主要集中一个“空”字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借自然之“空”间接表达佛学禅意;二是以禅意之“空”直接体现自己的“空”观思想。“空”乃佛学之精髓,也是王维心灵追求的终极觉悟。  相似文献   
138.
王庆云曾任户部右侍郎,四川总督等职,熟悉清朝典制。他所著的《石渠余记》与《清会典》、《清文献通考》等资料均着意搜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可补《清文献通考》等所缺资料。该书主要是记载经济问题,极具经济史料价值。其中第一卷有相当篇幅涉及到救灾问题。书中所载灾荒种类主要有水、早、蝗、霜雹、地震、火、潮、飓几种。救灾措施主要有捐赋、减征、缓征、赈、贷、免一切逋欠等。并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救灾制度,这些措施和制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139.
浅论高适与王昌龄边塞诗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适和王昌龄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他们的边塞诗作代表着当时边塞诗的最高水平。但因为个性、经历、时代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二的边塞诗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0.
王汝梅先生是《金瓶梅》研究专家,他的《金瓶梅与艳情小说研究》是在扎实研究的基础上又推出的一部新作。该书呈现四个特点:以深入实际、仔细考察的方法补充现有研究资料的不足;以平和的心态、科学历史的观点把"艳情"放在当代历史条件下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把文学研究拓展到文化研究;通过对域外汉文小说的研究,与国内研究形成优势互补;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