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985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136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61.
分析结果显示:C Alisa的bdFF动作的起跳及出台技术更加合理,其动作的运动学特征更加符合目前国际裁判对bdFF动作的评分理念和标准,即起跳后重心垂直升起高度要高,尽可能的"晚"转体和"快"转体,实现所谓的腾起后尽可能的"等待",而在转体中要有明确而清晰的周际间的"分隔"。与C Alisa相比较,王姣在起跳及出台技术的内涵和外部表象特征上存在着一定差距,这种差距是影响后继动作的完成质量及获得较高技评分值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2.
回顾了胡适和王重民两位先生对北京大学和国学研究的贡献,及二位在工作和学术上的交往,认为台北胡适纪念馆即将出版的《胡适王重民书信集》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可启发年轻人重视传统经典文献的学习。  相似文献   
63.
吴彦廷 《科教文汇》2012,(19):86-87
文章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王熙凤是一个善于玩弄权术,精明能干,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刁钻狡黠,机变逢迎的人。她身份高贵,地位显赫。  相似文献   
64.
本文认为王阳明“圣凡平等”思想是他社会控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将“致良知”作为其“圣凡平等”的基础,将“天理昭然”作为“圣凡平等”理念的目标,将“为政以德”看成提升凡人“良知”水平的“知行合一”的实践,这就使他的社会控制思想与“圣凡平等”思想相结合,将儒家思想的播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65.
通过运用查阅文献资料法对王治郅出国前与回国后参加CBA的技术统计分别进行比较,并把他与当今国内优秀中锋作对比.研究发现:王治郅在得分、抢篮板球和助攻等统计数据上都有很大提高,属于技术全面型球员.但在与国内优秀中锋的对比中:抢篮板球、防守盖帽等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6.
王仁紡《刊谬补缺切韵》第一种,即敦煌本王韵,世称"王一".因其残缺较甚,195个韵中只有53个韵小韵字没有残缺.本文通过歌韵和去声部分对"王一"残卷和"王三"反切进行比较,得出王一和王三大体相合.并对姜亮夫先生提出的"王一"反切用字与《广韵》合者十之九提出质疑,通过去声"王一"、《唐韵》和《广韵》的比较,可以看出《广韵》的反切用字并非与"王一"合者十之九,而与《唐韵》相合者甚多.  相似文献   
67.
王绩是唐初诗坛别具风格的诗人,他的诗既与以学南为时尚的虞世南、许敬宗等宫廷诗人异趣,又与魏徵、王珪等贞观史臣有别。他的诗境界高古,风骨凛然,对初唐四杰陈子昂、张九龄等初盛唐诗人的诗文革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绩诗歌艺术的近源是卢思道、薛道衡等由齐入周、再由周入隋的山东诗人,其文化精神的近源则是当时隶属于山东文化体系中的河汾文化。只有认识到王绩诗歌艺术的这一近源,才能解释王绩诗歌相对于南北朝诗歌传统所呈现出来的新变特征的艺术机制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8.
王朝柱的传记片大气磅礴.荡气回肠,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其宏大叙事、史诗品格、艺术创新等方面的特质,为同娄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9.
王筠的《文字蒙求》是一部有自觉理论指导的儿童识字教材,它以《说文解字》为背景,强调汉字的构形规律,关注儿童识字能力的培养,力求符合儿童的理解水平。它对于今天识字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研究,以及识字教材的编撰,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0.
惠能是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惠能卒后,盛唐和中唐的三位著名文人王维、柳宗元、刘禹锡为其作了碑铭,扩大了惠能在盛、中唐整个知识界上层的影响。王、柳、刘的三碑充分揭示了惠能禅的特点。同时,王、柳、刘的文学创作又深受惠能禅的深刻影响,构成了禅与文学密切联系的重要一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