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2214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149篇
信息传播   7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王朝柱的传记片大气磅礴.荡气回肠,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其宏大叙事、史诗品格、艺术创新等方面的特质,为同娄题材文艺作品的创作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2.
王筠的《文字蒙求》是一部有自觉理论指导的儿童识字教材,它以《说文解字》为背景,强调汉字的构形规律,关注儿童识字能力的培养,力求符合儿童的理解水平。它对于今天识字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研究,以及识字教材的编撰,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3.
惠能是中国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惠能卒后,盛唐和中唐的三位著名文人王维、柳宗元、刘禹锡为其作了碑铭,扩大了惠能在盛、中唐整个知识界上层的影响。王、柳、刘的三碑充分揭示了惠能禅的特点。同时,王、柳、刘的文学创作又深受惠能禅的深刻影响,构成了禅与文学密切联系的重要一维。  相似文献   
84.
《红楼梦》第五回王熙凤册词中的“三人木”,乃言王熙凤最终是被贾琏休弃了。原因在于她触犯了封建社会婚姻文化所规定的“七出”之条,这七条在前八十回叙事中都有明确的对应及落实。据此,王熙凤是一位弃妇典型,是对古代“七出”婚姻文化的生动说明。  相似文献   
85.
近年来,中国大学生体质的逐渐下降,已经成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已迫在眉睫。文章运用实验法、对比分析法对长拳和太极拳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进行比对,将受试学生分成四组,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实验结果得出:长拳和太极拳对大学生的体质都有干预作用。太极拳在对大学生呼吸系统的影响比长拳更显著;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方面长拳的干预作用要优于太极拳。  相似文献   
86.
陆游因祖父陆佃受学于王门的渊源,对王安石及其荆公新学相当推崇,对王诗也十分推崇,大量征引,但在诗艺方面,陆游却没有刻意学习过"半山体"。倒是杨万里,对政治家王安石不以为然,却并不妨害他对"半山体"不遗余力的学习。究其原委,应从诗人性情、诗教观念以及家学渊源等三个方面来考查,以期得出陆游与杨万里对王安石诗艺与变法的真实态度,揭示二人观点同中有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7.
"物"是《老子》书中的一个高频词,但其丰富的含义及重要性还未得到充分揭示。对比研究郭店楚简本《老子》和王弼本《老子》可以发现,"物",在"楚简本"中基本指"一切自然存在者",其含义比较单一、明确;而在"王弼本"中,其含义则比较复杂,"物"或意指"道"。由此可以推断王弼本对郭店楚简本《老子》之文义存在继承与发展。另外,只有建立在"道"、"物"、"器"三个层次相区分的基础上,《老子》中的"有"、"无"之含义才能更明晰。  相似文献   
88.
"逃于言"是王小波特有的一种"言说"策略。王小波利用"逃于言"的策略,一方面阐明了写作的意义,另一方面借助沉默的力量和黑色幽默的叙事智慧来抵抗话语管制和主体异化的消极后果,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主体的话语救赎。  相似文献   
89.
学界对王鼎的考证笔者只见于陈述先生,但陈述先生所用史料未利用《辽代石刻文编》中《固安县固成村谢家庄石桥记》,而且研究略显简单,笔者认为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90.
人性问题是董仲舒与王充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之一。二者从最原初的生存状态着眼对性做出概念阐释。在善恶来源方面,董仲舒以阴阳定善恶,提出性生于阳为善,情生于阴为恶;而王充以渥泊(厚薄)作区分,情性同生于阴阳之气,禀得渥者为善,禀得泊者为恶。董仲舒将人性分为圣人之性、斗筲之性和中民之性。王充同样明确将人性划分为上中下三等。他们认为,中人以上、以下之性不可改变,可以改变的只是中人之性。基于这一理论,二者主张通过教化(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来改善人性,以期实现风尚淳朴、社会安宁的大治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