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2214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149篇
信息传播   7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17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62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王夫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借鉴吸收孙子军事思想,并对其加以继承发展。王夫之继承孙子"慎战"思想,对战争持审慎态度,认为要兴盛取胜,必须推行仁德,这才是兴国治军之根本。继承发展孙子"任势"思想,强调作战要因势制敌。继承发展孙子"五事"中"法"的思想,重视足食足兵,教兵备战。此外,王夫之还发展了孙子有关主、将、卒的作用和相互关系思想,重谋思想以及奇正思想。王夫之的军事思想是在吸收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优秀传统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我国传统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2.
在潘岳、陆机比较批评历史上,王夫之的批评颇具特色。他许以潘岳为俗:从创作内容、创作目的、主体诗气、艺术表现形式等俱是如此。他还认为陆机的诗歌创作以与弟陆云俱入洛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创作符合王夫之标举的雅的规范,且体现了晋宋风味这种诗美,而后期创作与潘岳一样,体现着俗。由此可知王夫之的潘、陆比较批评乃是早期陆机与潘岳的比较,批评的结果乃是雅、俗之别。如此鸿沟批评在潘、陆比较批评史上为第一次。如此批评也体现着王夫之诗学思想的某些独特性。  相似文献   
93.
从周作人早期文学创作与汪曾祺的文学创作出发,勾勒并比较周、汪对知识分子身份的认同,及其在诗意消解中文学创作的意义。“五四”新文化运动代表之一的周作人,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却主张“闭户读书”,撤出启蒙“广场”回归“民间岗位”,从事翻译和小品文写作。汪曾祺则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其世俗化的乡土小说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气息,被称为不合时宜的“亮色”、知识分子桃花源、从大俗到大雅。在时代“共名”面前,他们的创作呈现主体退却的姿态,周作人、汪曾祺即使选择归隐,但其作品也始终脱离不了对“人”的关怀,这种超越历史、超越现实的关怀也是许多当代知识分子向往和追寻的精神高地。  相似文献   
94.
从系统的整体性理解王阳明“知行合一”说,可知:“知行合一”是一个由目的、手段和根据构成的有机整体;知行的本来体段就是合一的,而语言的遮蔽、私欲阻碍和析心理为二的剧场假相,使得知行分离,这三者都背离了“致良知于事事物物”的要求;个体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就必须在事亲事君、交友治民等具体实践中,通过致良知的努力,体认知行合一的真谛,为善去恶,成就个人的德性,这样才能实现安天下之民的目的。从系统的层次性审视阳明哲学可见,阳明虽然看到了个体的知和行、德性之知和闻见之知、心的社会性和个性、道德的自觉和自愿、为学和生活等两两之间,都是一个有机整体,但受时代所限,其伦理学说系统仍然只有社会关系和伦理政治两个层次,缺少了物质生产这个根本层次,故其知行合一说的深度和说服力不够。  相似文献   
95.
王海鸰是擅长创作婚姻爱情题材的当代著名女作家,她在作品《牵手》《中国式离婚》《新结婚时代》《大校的女儿》中塑造了夏晓雪、林小枫、顾小西、韩林等生动典型的都市女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描绘了在激烈变革的现代社会中,这些女知识分子在婚姻家庭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所处的困境,以及她们为成长、为成熟、为实现自我而付出的艰辛努力,为我们构建了当代女性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6.
以王维山水诗的具体诗作为文本,借于审美范畴,阐述、分析王维山水诗篇创作的审美特点,挖掘展现王维山水诗创作上的超功利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97.
王国维在其《宋元戏曲史》中引入"意境"来探讨元曲之美,并以"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来概括元剧之文章"有意境"的特征.其中"述事则如其口出"一句常常被错误引用成"述事则如出其口"或者"述事则如其出口",所以容易对王国维的"戏曲意境"说错误地阐释."述事则如其口出"的引入是王国维"戏曲意境"同"诗词意境"不同的关键.实际上,王国维在"戏曲意境"说中引入"述事"多受尼采悲剧理论的影响,里面贯穿的是尼采的酒神、日神精神,而元杂剧也正是以这种悲剧精神为源动力,以"意兴所至"为创作法则,才得以构建"有意境"的作品世界.  相似文献   
98.
《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后期山水诗的代表作。王维身在朝廷却心存山野,亦官亦隐,纵情辋川山水寓情于诗文。这二十首诗语短情长,清幽空寂的诗境中包含着诗人特殊的情感心态,既有入世的惆怅迷惘,也有避世的幽寂孤独,还有忘世的潇洒愉悦。《辋川集》二十首,是王维仕隐复杂情感心态交织的集中写照。  相似文献   
99.
咏史诗是诗与史的结合,中国诗歌的重要部分。有清一代,因社会历史各种因素,咏史诗发展进入巅峰,又清代女学兴盛,女诗人的咏史诗引人注目。乾嘉道年间的才女汪端,生于书香世家,著《自然好学斋诗》十卷,其咏史诗创作质优量大,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0.
隋末大儒王通的"河汾设教"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以续六经的形式,对汉魏以来传统的文化思想进行总结,标举王道,经世治民,强调学以致用的文学实用论,开创了一种新的儒家道统——河汾道统。文章通过对王通及其学说、门人弟子的考论,借以阐释河汾之学与初唐文学政治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