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986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136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红楼梦》第五回王熙凤册词中的“三人木”,乃言王熙凤最终是被贾琏休弃了。原因在于她触犯了封建社会婚姻文化所规定的“七出”之条,这七条在前八十回叙事中都有明确的对应及落实。据此,王熙凤是一位弃妇典型,是对古代“七出”婚姻文化的生动说明。  相似文献   
122.
《望益》是民国时期保定出版的主要面向中学生的文学性刊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望益》现存文本的梳理、概括,可以明了它的办刊历史、办刊宗旨及读者对象;阐述《望益》主要内容的分期变化,分析它的内容特色,可以从中窥得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时人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编者和社会人士向下一代传输知识、帮助塑造健全人格的那种真切、殷切之情值得现代人学习。《望益》全心全意为中学生服务,致力于解决与他们生活和学习切身相关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元素。同时,《望益》刊载了大量富于民族意识和描写社会弱点的文字,寄望他们的文字能唤醒民族意识、对孩子们有所教益。  相似文献   
123.
《论衡》的情感指向,包括得气之势发、失意之悲情两部分。《论衡》字句中或隐或显的情意、篇章结构上波浪起伏的气势,均显示出《论衡》特有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24.
昭君母题文学孕育了许多文学子体,有抒情类也有叙事类,而叙事类作品成就较高,其中《王昭君变文》对后世影响很大。变文之后,有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元明清作家的许多同类作品,至现当代又分别有郭沫若、曹禺的《王昭君》问世。这类作品的发展源远流长,其嬗变轨迹明显,主要表现在主题思想由浅显到深刻,人物形象由扁平到圆整,艺术风格由质朴到典雅。  相似文献   
125.
在王安忆的小说中,为我们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情与爱,“精神恋爱”便是其中之一,所谓精神恋爱是指两性间只有神交而无肉体结合的一种能让人得以升华的“纯爱情”.在《弟兄们》、《神圣祭坛》中王安忆专门探讨了这种精神恋爱,并宣判了其死刑.而在《乌托邦诗篇》里,她又以一种异性之间似父女似师徒似兄妹类似于爱情又不同于爱情的精神之爱-她称之为“怀念”的别一样情怀来复活了己被她一度否定的精神恋爱,这可以说是她关于两性精神恋爱的一种理想.  相似文献   
126.
从整体上看卡尔维诺与王小波的小说作品,二人都不约而同地呈现出相同的审美趣味,即都拥有童话色彩、游戏精神、诗意想象和智性思维四个方面。而且四个方面是彼此交融难以分清的,童话往往是诗意的,游戏往往离不开想象,而前三者之中又渗透着智性思维———这种一般作家少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7.
王明居模糊美学思想综合对传统的深沉体认、宽广的学术视野和真诚的现实关切,奠立深厚的学理性,加入中西、古今的对话。这个"有意味"的学术现象,为我国当代美学的综合创新,提供着非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8.
在阳明的文录、公移、告喻、奏折、诗文中,有诸多乡治思想。阳明在庐陵、南赣、汀漳、上杭、丰和、崇义、思田等地平定叛乱、赈济灾民、减免赋税、兴办书院社学、实行保甲制度、制定乡规乡约、推行土官自治、疏通盐法、设立县治等都是其乡治思想的体现,表现为宽猛相济、恩威并重、德法兼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9.
王文进著、柳向春标点《文禄堂访书记》作为近代目录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一直被学界广泛应用为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重要工具书。但该著亦不乏疏谬之处。现以劳权、劳格兄弟校跋本为例,略陈其失,供学界参考。  相似文献   
130.
两次鸦片战争不但显示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更招致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西方文化的大规模输入,然而囿于虚幻的文化优越感与流传日久的“西学中源”说,一般的中国知识分子较少考虑西方科学技术优胜的原因。王韬的个人经历及其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使他比同时代的士人具有更为开阔的视野与较客观的认识。本文揭示了:王韬对西方科技文明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尽管在不同的情境中他的言论有时自相矛盾,但就总体而论,王韬是承认中国近代科技落后于西方的,他也是最早对此事实背后的原因进行思考与分析的中国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