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1986篇
科学研究   3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8篇
综合类   136篇
信息传播   7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三段分析法经常被用于小球比赛领域,运用乒乓球"三段分析法"等,对王皓、张继科在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中各项技战术进行统计,分析他们在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的技战术运用特点,找出其优势和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提供参考。分析王皓连着三届奥运会都是奥运亚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2.
王菁 《科教文汇》2012,(35):141-141,157
东晋时期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以文人的聚会为中心,由乐而哀的情感变化可看出魏晋时代人们对生死存亡的哀伤与感叹,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作.潇洒俊逸的笔法创造了具有新艺术境界的草书——“今草”是书法史上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不论东晋或是现在,王羲之书法的造诣仍然是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本文从《兰亭集序》中由乐而哀的情感变化阐述了东晋时期的审美趋向并上升到中华文明的审美趋向以及王羲之的书法创作对后世的影响.所以,他的书法创作,不仅是东晋时期书法审美的结晶,更是将我们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历史的高峰.  相似文献   
143.
隐居是王维生平中的重要内容。其原因有二:一是隐居在盛唐蔚为风尚,对士人出入世间发挥着多重作用和效应。二是就王维个人而言,其入仕之后所面临的政治现实、心态转变和哲学思想是他选择隐居的决定性因素。其隐居形态是半官半隐,这是与盛唐隐居所蕴含的哲学关系相吻合的士人普遍隐居方式。这种隐居形态对王维田园诗创作产生深刻影响,使其山水田园诗在表现手法的运用、内容和造境艺术等方面成就突出。  相似文献   
144.
王以悟为明代北方重要的心学家,对阳明心学多有继承,但由于生长于理学名区,其思想中也有传统理学的因素。他以阳明心学的精神影响了北方长期株守程朱理学的僵化局面,同时又以传统理学的躬行诚敬补救王学末流之虚妄,在北方王学学者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思想史上也有着一定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145.
从新闻标题制作角度评介王希杰著、朱峰编《语海扬帆——王希杰语言随笔集》一书,总结归纳该书对新闻标题得体与否五个方面的体认:一、准确性与关联性;二、寻常词语艺术化;三、陌生化与适度性;四、韵律与意义;五、言外之义与作者意图。《语海》虽然并非新闻学方面的专著而是一本语言学作品集,但它多处谈及新闻标题的制作问题,并从语言学视角对之进行正负偏离的解析,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闻标题制作艺术专著等的不足或未及。特别是在新闻标题成功与失败的具体原因分析方面更是透彻、独到,使人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语海》对于新闻标题制作者来说是"开卷有益"的。  相似文献   
146.
船山思想中有着丰富的民生思想,他确立了“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兴亡”的民生价值观,“民自有恒畴”的民生保障机制和“严以治吏”,“宽以养民”的民生执政原则,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显耀着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7.
所谓欲望,包含生理性欲望[本能]和满足生理性欲望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欲望[加欲]及理性的所望[希望]等意义。朱熹认为先验具有的道德性和属于人之自然本能的生理性欲望是天理。然而,他指出存在满足生理性欲望的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欲望的加欲。在他看来,加欲必然朝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而成为私欲的根据。与之相反,王夫之认为加欲是一种自然现象。根据王夫之的观点,加欲不是私欲的根源,私欲也不是加欲的直接结果。朱熹想通过消除利己心恢复先验地存在的普遍之道德原理来解决与现实相关的诸多问题。他认为先验普遍的道德原理之存在不是被确认的事实,而是一个信念体系,因此对同意此观点的人可以具有强有力的指导作用,而对不同意此观点的人,有可能成为空谈。王夫之把不断变化的气之运行与人类的生活紧密联系,认为生理性欲望的发现和满足生理性欲望的过程中更好的来实现的加欲和私人欲望的私欲等不应是被排除的对象,而应是被调整的对象。在他看来,所谓人生不是由先验不变的道德伦理构成,生物学的欲望与不停地重新形成的道德原理有机结合,实现公共义的人生。这种观点深刻考虑到不断变化的具体现实之重要性,对生活中必要的物质生产和经济活动等能够作出理论上的贡献。因此,这种欲望观可以说是指向由感性和理性的有机调和而形成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48.
王船山的正学之道、文化创新之道与内圣外王之道是紧密相关联的,这与王船山的君子精神是一致的,学问与精神融为一体。王船山的君子精神体现为用得其宜、君子天人相合之道促其正学与开新、正学与开新凸显了文化自觉创新意识,正因如此,才使王船山学术造诣广大至深,成为一代学术思想家。  相似文献   
149.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其词数量众多,通过寄情山水,托物言志以表拳拳爱国之心。在话语形式上,其词中常出现“梦”、“斜阳”、“子规”、“鸿雁”等字眼,极其含蓄地表达其词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50.
王小波小说中的“性叙事”在主体建构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人”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性”的困境。所以.“性”的突围轨迹也成为“人”的自主意识和抗争意识凝聚进发的标识。“性”的扭曲力量主要来自政治意识形态对“性”的渗透、淆乱与改写。作为意识形态掌控的“统配资源”,“性感”与“快感”失去了其“自性特征”,怪诞的“性相”与主体的沦丧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王小波的小说呈现了“性本体”与“性主体”双双异化的现实。并将“人”的救赎与“性”的解困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