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08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7篇
教育   4737篇
科学研究   280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51篇
综合类   331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403篇
  2013年   296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503篇
  2010年   411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434篇
  2007年   444篇
  2006年   368篇
  2005年   361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46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作为 2 0世纪 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的代表 ,陈染和林白在小说的话语表达方面进行了大胆地革新 ,采用了独语的方式。独语既指向女性创作者本人基于个人的性别体验 ,面对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又指向作品中女性人物面对小说世界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女性创作者本人的内心表达有时是嵌进小说中女性人物的表达的 ,有时又是游离的。究其原因 ,则一方面是源于女性与世俗层面对话的艰难 ;另外 ,也是最根本的 ,是由于哲学层面上女性神性与精神话语的缺失  相似文献   
92.
人与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关系的异化是当代西方人面临的深层次的生存困境。以工具理性的极度张扬与价值理性的日益被边缘化为表征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当下断裂,是产生这种困境的根源。因此,在积极发展工具理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优秀人文精神(价值理性),是当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93.
归有光的散文具有小说特点,文章从人物塑造、情节内容、结构安排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分析其原因受《史记》的影响,个人不幸遭遇的刺激,社会背景包括科举制度、心学流行的作用,小说文体本身的渗透。并力图从更广层面揭示出小说与散文写作互相影响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94.
为了解西部各民族对西部大开发中一些焦点问题解决期望的状况,采用自编的问卷,对西部大开发涉及的12个省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共3526名民众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各民族民众对西部大开发所有焦点问题的期望值都很高,都希望在短时间内解决一些,不要使之继续恶化下去。其中各族民众在经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百姓收入提高、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以及治理腐败方面的期望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5.
西方市政理念东渐,先后经历了从早期租界设立,洋务时期,甲午战后直到20世纪20年代等几个阶段,反映了近代国人对西方市政理念抵触到认同,再由认同到宣传,仿效,由仅接受西方市政建设中的物质技术因素进而到接受其相关的政治化思想这一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96.
王启鹏《苏东坡寓惠探幽》的重要价值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揭示了苏东坡“超然”思想, 是政治上的超然独立, 生活上的超尘脱俗, 艺术上的超卓不凡; 其二是阐释了苏东坡与惠州文化进相汲引的关系, 以及所产生的独特的文化现象。苏东坡谪惠两年零七个月, 是他不同凡响的人生旅程中所走过的又一奇迹般的精神驿站, 是用他的人格、韧性和风节所营造的又一明辉的生命天空。  相似文献   
97.
西欧中世纪的修女院同男修道院一样,是当时的文化教育中心,受到系统教育的修女们在文化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主要表现在:从事教育和传教事业;抄写手稿,装帧书籍,保存文化典籍;著书立说,其作品包括神秘主义著作、书信、戏剧、诗歌、音乐等。修女们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既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也源于她们献身上帝、服务他人的信念和个人的天资与努力。  相似文献   
98.
沈从文作品中的时间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时间是小说叙述的最基本层面,又是小说形式中最尖端的操作项目,对时间的沉思是作家人生探索的最高层次。在缺乏具体时间认定的沈从文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叙事时间丰富而深刻的把握:对叙事时间的巧妙控制使《边城》的结构成为一个精美的“完型”,其中的人物体现出“自由意志”;其他小说中,时间成为命运的显现形态;“反复叙事”催生出“地志小说”;时间还是沈从文历史思考和生命体验的维度。  相似文献   
99.
2006年2月8日,浙江《绍兴晚报》披露:王羲之夫人郗璿的墓碑重见天日,以为“此碑的发现对考证王羲之生平及其家族史意义重大”。但从两晋墓志文的结构来看,《郗氏墓识》既不合乎各类传世墓志的规格,其独成一格之处又不大合理。全篇没有墓主的名字,除了全篇都是人名以外,没有一字涉及墓主生平。结合碑文的多处记事疏失论之,不像东晋时人写的,赝作的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100.
1930年10月,卢作孚在重庆北碚创建了中国西部第一个综合性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并对川康为重点的西部地区开展了一系列生物、理化、农林、地质的调查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抗战爆发后,由于卢作孚和中国西部科学院的影响和鼎力帮助,一大批东部地区的科研学术机构和科学工作者内迁北碚,中国科学文化的国脉和精华得以保存和延续,北碚也因此成为大后方科技文化中心,中国西部科学院成为大后方科技事业的“诺亚方舟”而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