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9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教育   2233篇
科学研究   758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66篇
综合类   202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01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clarify the effects of oncoming target velocities on the ability of rapid force production and accuracy and variability of simultaneous control of both force production intensity and timing. Twenty male participants (age: 21.0 ± 1.4 years) performed rapid gripping with a handgrip dynamometer to coincide with the arrival of an oncoming target by using a horizontal electronic trackway. The oncoming target velocities were 4, 8, and 12 m · s?1, which were randomly produced. The grip force required was 30% of the 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 Although the peak force (Pf) and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RFD)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arget velocity, the value of the RFD to Pf ratio was constant across the 3 target velocities. The accuracy of both force production intensity and timing decreased at higher target velocities. Moreover, the intrapersonal variability in temporal parameters was lower in the fast target velocity condition, but constant variability in 3 target velocities was observed in force intensity parameter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oncoming target velocity does not intrinsically affect the ability for rapid force production. However, the oncoming target velocity affects accuracy and variability of force production intensity and timing during rapid forc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102.
我国举证时限制度的价值分析及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证时限制度作为民事证据的一项基本制度,有利于诉讼证明任务的完成和举证责任的落实,有利于程序公正的实现,有利于诉讼效率和效益的提高及程序的安定.综观中外举证时限制度的有关规定,其既有共同之处,也存在明显差异.我们需要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两大法系的有效做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举证时限制度.  相似文献   
103.
农业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与发展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总结了我国农业高校科技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初步形成的七种运行模式,并分析各种模式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通过研究、评价农业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高校科技管理、科技组织创新、科技中介市场建设、科技风险投资、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4.
论浙江省粮食作物的生产和安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贵兴 《科技通报》2006,22(3):352-357
分析了浙江省粮食生产和供需的现状及发展无(少)污染、安全、优质粮食的紧迫性,提出了稳步推进我省粮食的质量、安全建设的主要对策: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增强人们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物质投入效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发展粮食安全生产基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管理机制,健全农业标准监测体系;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建立现代信息网络,加强技术推广体系。  相似文献   
105.
大学、企业研发与首都区域创新的局域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玉鸣 《科学学研究》2006,24(3):398-404
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变系数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在全国31个省级区域创新系统的大背景下,着重对首都区域创新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计量经济分析。全域估计结果发现:中国31个省域创新能力的贡献主要是由企业研发投入实现,大学研发对区域创新能力没有明显的贡献,大学研发与企业研发的结合也没有对区域创新表现出显著的作用。局域地理加权回归计量分析结果显示:首都地区的企业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对首都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首都强大的研发成果没能近距离扩散,对首都创新能力的形成没有提供应有的贡献。寻求建立大学研发与企业研发之间的技术转移渠道及相互作用机制是目前首都地区大学、企业研发与区域创新联动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06.
作为中国共产党文学生产的重要体现,建国后“十七年”文学革命书写对于我们认识中国共产党文学生产的独特性有着重要意义。文章以“十七年”革命书写中的代表作《红岩》为个案,研究其生产方式,并追溯其渊源,着重对20世纪30年代早期中国共产党文学生产中的世界观改造问题进行考察,从而在一个文学史谱系上,研究中国共产党文学生产的传衍和流变。  相似文献   
107.
就海德格尔、卢卡其和马克思而言,他们之所以能相遇,是因为他们都有对生产现代性的分析与批判。这些分析与批判对当前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大警示作用。生产不能仅仅从财富的增加这一狭义的目标上考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应考虑到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以及社会中每个个体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8.
日粮不同蛋氨酸水平对山鸡产蛋高峰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取46~48周龄,健康无病、体型、体重基本一致的产蛋高峰期山鸡200只,随机均分为5组,1个对照组(Ⅴ组),4个试验组(Ⅰ、Ⅱ、Ⅲ、Ⅳ组),对照组蛋氨酸水平为0.22%,每组设10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山鸡。每组基础日粮相同,蛋氨酸水平为0.22%,各组蛋氨酸添加量分别为0、0.05%、0.10%、0.15%、0.20%(每组添加量递增0.05%),试验期2个月。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适宜蛋氨酸水平不仅维持较长时间的产蛋高峰期和理想的产蛋峰值,显著地提高产蛋量和蛋重,而且还能提高饲料报酬和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山鸡产蛋高峰期日粮蛋氨酸水平为0.37%。  相似文献   
109.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阐述了体育职业院校的办学特征和校企合作的类型,分析了当前体育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体育职业院校加强和开展校企合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0.
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蔬菜生产实践,在武汉市蔬菜生产中总结了春番茄—夏大白菜秧—秋紫甘蓝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从周年茬口安排、品种选择及用种量、整地施肥、播种育苗、定植密度、科学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实践和探索,在武汉市蔬菜生产中成功地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