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030篇
科学研究   29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9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以历史视角对丝绸古道上古代体育文化现象舞马和马舞活动的产生和演进进行勾勒和简略考述,客观地复原了舞马和马舞活动的基本轮廓与现代遗存的动态运行轨迹,使西域古代体育与中原地区交流的史实与史观得以体现,并注重其流传至今的现实存在。  相似文献   
82.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周初,他殚精竭虑辅佐成王,成就了一代盛世。他的勤勉从政、敬德保民主张为历代所推崇。他是我国儒学的先驱,对师保之教理论和"六艺"、"六经"教育的贡献是我国教育史上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83.
慈溪话中的"勿"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慈溪话否定副词的用法。考察以慈溪话中否定词"勿"的语义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勿结构""勿字句"以及与"勿"有关的合音合义词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84.
"来~"是吴方言常见结构,北吴语桐庐方言中的"来汉""来里"可兼做动词、介词和助词。从方言内部看,两者在指示位置、表示时态意义和后接地点名词时呈对称分布;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看,两者与动词的搭配情况与现代汉语的"在"和"着"有所不同。对该结构的特征归纳与语感调查,将在应用层面有助于《桐庐方言志》(1992)的讨论与修订。  相似文献   
85.
叶德钧批评吴梅是发生在两位学术名家之间的一桩陈年旧案,并引起多人回应,在学术的范围内,是非不难判断。1956年,叶德钧遭遇政治迫害,45岁时含冤自杀,英年早逝,除了一些当事人之外,学术界似乎都不知道他的确切死因。最近公布的刘文典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的两份检查,透露了叶德钧自杀之谜。对叶德钧的冤死,某些学者不仅不同情他的不幸,反而表现出极度的冷漠,则此事就有重提的必要。另外,叶德钧在小说戏曲研究方面贡献卓著,但对他晚年身世之落寞,知之者甚少。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梳理,我们对他生平的认识会多一些。  相似文献   
86.
吴起“先和而造大事”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起"先和而造大事"思想是一种经国治军的大战略思想,是中国传统和合文化在军事上的反映。它既表现为内部的团结一致,也表现为战胜攻取之后对敌行仁、用仁,是朴素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从"道、义、礼、仁"四个方面入手"内修文德",是实现"和"的主要途径。围绕治军问题"外治武备",则是巩固"和"的局面和形势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7.
比起唐朝的诗,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明代的文坛却无所作为。通过对洪武朝文字狱个案的梳理与分析,发现明代的文字狱直接影响了该时代文学的发展,是明朝文坛衰落的重要因素。文字狱像一个勾人魂魄的阴魂,在把明代文人带入“地狱”的同时,也把明代文学带入了“地狱”。  相似文献   
88.
明史专家陈梧桐教授先后著有《洪武皇帝大传》和《洪武大帝朱元璋传》,后者在朱元璋研究的史料发掘与考证、研究领域扩展与内容补充,以及朱元璋历史功过的客观评价等方面所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  相似文献   
89.
“诗无达诂”说虽产生于西汉,但与先秦哲学思维方式、先秦人对诗的引用解释和汉初今文经学的学术方法有关,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基础,同时和诗歌之中意、象、境的复杂性分不开。从古代诗论对此问题的探讨,可见构建中国文学解释学的艰难。  相似文献   
90.
吴若本《杜工部集》是较早的杜集定本,清初钱谦益《钱注杜诗》曾以之为底本,然其原本已经佚失。洪业在《杜诗引得序》中对吴若本的真伪提出十点质疑,并最终认为吴若本并不存在,乃钱谦益伪造之本。此后张元济又提出,商务印书馆1957年影印的《宋本杜工部集》乃是吴若本。受其影响,洪业也改变了最初的观点,承认此本确为吴若本。不过这个观点经过此后学界的反复讨论,最终被确认是错误的。吴若本虽已散佚,但仍可从《钱注杜诗》中探寻其概貌。该本保存了南宋初年杜集编纂的原始面貌,具有珍贵的文献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