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徐特立1913至1916年在湖南省第一师范任教时,撰写了《小学各科教授法》上下卷,其中第四章“体操科”对小学体育的教授目的、教授材料、教授方法及各年级教授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当前小学体育教学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西路军失败与战略决策失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路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略决策失误造成的,首先是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而决策失误,其次是西渡黄河后对其战略使命的一系列决策失误,再次是在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前后出现的保守,西路军因此不仅未能完成打通国际的重大任务,反而兵败祁连,造成千古遗恨。  相似文献   
13.
徐复祚是一位饱受生活磨难,历经科场风雨的封建文人,也是一位具有强烈主观情志的戏曲作家,他的第一部传奇作品<宵光记>即鲜明地体现出了这一点.<宵光记>取材于历史,但又不拘泥于历史事实的描绘,而是恰当地把握历史事实与艺术虚构之间的关系.虽然此剧有记其家事的性质,但剧中所张扬的正义战胜邪恶的必然性具有积极的思想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鲁迅与徐讦都是肩负启蒙使命的作家,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出相同的启蒙目的。鲁迅的痛苦是“梦醒了无路可走”,进而进发的是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因而他要彻底改造这不合理的社会进而达到改造人性,是一种融合了文化、社会、政治、思想等话语的综合启蒙。而徐讦则更多的是站在普通的、共通的人性和个人的立场上,主张从人性的深处着手,剔除人性的痼疾。鲁迅以对抗的方式进行启蒙,而徐讦则以更加宽容的方式进行启蒙。他们采用不同的启蒙策略,达到了共同的启蒙目的。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学史上始终存在着一种深沉而厚重的漂泊意识。现代作家徐訏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精神漂泊者形象,抒写了他们人生的失落与困惑、孤独与幻灭、顽强与执著、超脱与皈依,表现了作家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执著探寻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新近出版的《许宝蘅日记》堪称反映清末民初北京政治和社会风俗的资料宝库。许宝蘅清末任职军机处、承宣厅,民国初年又任总统府、国务院秘书,长期活动于政治中枢,对袁世凯在光绪帝、慈禧太后去世、辛亥清室让位、民初获取大总统职位的活动均有记载。在新旧政权交替的过渡时期,许氏身为幕职人员,敬业为公,谨慎忍耐,顾全大局,因而很受袁世凯的信任。民初官场黑暗,许宝蘅始终能有一个狭小的生存空间,多少与"项城旧人"的特殊身份有关。日记中对袁氏活动的零星记载,除了披露内幕和细节,也可对今人了解鼎革之际政治演化过程有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参阅学者尚未使用过的《延寿徐氏族谱》,结合各种文献资料及徐寅诗作,考证徐寅科举事迹中的几大关键问题,明确了徐寅入京应试的最迟时限和登科及第的具体名次。  相似文献   
18.
徐树铮是民国北洋时期著名军事、政治人物,师法桐城,与马其昶、姚永概、林纾等桐城派文人交往密切,亦师亦友,重新校点了姚鼐的《古文辞类纂》使其更完善,反对“骈,散”的门户之见,主张吸纳各派所长,对桐城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专业作曲家徐晓林老师对古筝音乐有着特别的洞悉,她的作品继承了传统又进行了创新.在这些作品中,她常将我国民族音乐元素与国外作曲技法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古筝作品中,使得作品颇有她个人音乐的独特风格.她自幼生活在西南地区,那里的少数民族风情对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致使她的古筝作品也涉及了很多有关少数民族音乐的元素.少数民族音乐多姿多彩,富于魅力,与筝乐的结合必然会给其作品带来独特的风情,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个性特征,使其作品更加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从徐特立的外号“徐二叫化”,可以看出他的简朴无私和抵御官场腐朽的诀窍;“徐家外婆”反映出他慈爱宽容的胸怀和学生对他的爱戴;“徐二镂锅”体现了他的敬业精神和作为教育家的凝聚力的来源。他为人恭谦、民主、实干,遇到难事身体力行;他从不用同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他学而不厌,不断更新知识,学识渊博。这些都是他办教育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