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677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52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两岸四地"朱子学及其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学术研讨会很好地把握了一年来国内外朱子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对朱子理学思想与体系有较深入的研究与开拓,有力促进了朱子学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  相似文献   
802.
跨文化旅游者消费行为研究,近年来,在旅游学研究领域备受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即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为研究的切入点,以西安国内游客为研究对象,独创性建立了儒家、道家文化价值观量表和游客购物决策风格量表,并运用多元逐步回归方程,揭示出儒家、道家文化价值观对游客购物决策风格有着显著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了旅游市场细分及营销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03.
朱熹《诗集传》乃集诗经宋学之大成,其书博采众家,且多用文学观点释诗论诗,然朱子为理学集大成者,其解诗仍以义理为核心。笔者认为其义理解诗有得亦有失,呈现出复杂性。  相似文献   
804.
通过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导游服务的素质与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05.
《四书集注》继承和发展了孔孟思想,融汇了儒学、佛学以及中国的道家学说,提出了全民教育目标及体系,确立了儒家文化的道统地位,集中体现了朱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朱熹通过集注继承和创新儒学文化的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06.
晚清民国间河北地域内有四位作家的文言小说集保留了下来,分别是高继珩的《蝶阶外史》、张畇的《琐事闲录》、边厚庆的《旅居笔记》以及何宗海的《惜荫轩随笔》,前三部作品也就代表了晚清河北文言小说创作的成就,而《惜荫轩随笔》则是目前发现的民国后期一部文言小说集。对这四位作家的生平及其小说集进行初步的考查,可以让我们对现在河北省的地方文学史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07.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发挥全球治理体系在全球变革中的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变革,为世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一体化发展提供新的制度性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808.
陈楚文化是从远古传说时期到春秋战国时代在陈楚地区(以今河南周口为中心)形成、发展并在后世得到继承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具有自己独特的风韵和价值。陈地在上古时代正处在华夏、东夷、楚蛮三大部族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对中华主体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相似文献   
809.
《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是较早的宋人注宋诗的本子,体现了江西诗派的阐释特色,也影响了任渊、李璧等人的诗歌注释。苏诗百家注完整集中地体现了江西诗派的诗歌创作理论,如"以才学为注"的阐释方式是"以才学为诗"的最好诠释,"一字綮切必有来处"的理念是"无一字无来处"的直接表达,发掘诗歌中的"断以己意"之处则是对"夺胎换骨"的敏锐察觉,这些都最终体现了江西诗派"以故为新"求新求变的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810.
席慕蓉对其诗歌的词句可谓干锤百炼,细琢精磨。她的诗歌多用无色词和素色词,少用艳色词;喜用柔性词,少用硬性词;摈弃粗言秽语,纯用洁词雅语;多用常见词,去除生僻词,诗歌的词语呈现出朴素、重柔、雅洁和平易的特点。而她的诗句则具有义旬以长句为主、行句以中旬为主、平常句型占支配地位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